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律所面试总结

(2018-12-08 14:41:07)
经历了一周的面试我终于得到了心仪的律所的offer。最终我选择的这个所并不是很有名气,也不大,但是在面试的
这期间我经历了十余个面试,大大小小,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等各种面试方式。
首先是一对一。
我的第一个面试就是这种方式进行的。我去的时候所里没有其他面试者,虽然登记表上写满了前来面试的人员名单,但是前后时间拉得很开,所里似乎是故意将这些面试者分开。一方面可以让面试人员更直接的接触面试人员,另一方面在面试人员比较多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将不同人记混。律师都是很忙的,能发布通知找实习律师的所更加忙。
一对一面试的过程中往往会跟面试人员交谈很久,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引导你说话。被面试都会紧张,一紧张就有可能思绪断开,这些他们都可以理解,所以大部分好的律师会理解并容忍这一点,同时不断的制造话题引导你说出他们想要从你身上了解到的东西。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介绍他们律所的文化以及律师个人对实习律师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时候面试者如果顺着他们的思路开始思考,就会开始敞开心扉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和可以为之付出的努力。从而达到双方了解的目的,进而看清双方是否合适。
其次是一对多。
我说的面试官只有一个,而面试人员有多个。这种面试方式下,面试人员会相对放松,一方面可以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到跟自己一起面试的人员有什么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找到自己开口的契机,或者说找到自己的发问点。而面试官一般会最先开口,把自己律所的情况做个简单介绍,然后请大家做自我介绍,紧接着就是发言提问,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相互了解的过程。多个面试人员从各自关心的不同角度发问从而让大家更全面彻底的了解这个律所,另一方面面试官通过不同人的发言进行比较了解到各个人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未来对自己在这个行业的规划。这种方式在时间上很具优势,一般一个小时可以将所有面试人员了解清楚。但要求面试律师有充分的观察力和忍耐力。因为会出现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同一问题反复发问的情形。
最后就是多对一。
我去的稼轩所就是这种情况。
我们当时是六个人去面试,领了面试序号,一个一个按顺序进入面试房间,三个律师坐在主位,台下放置一个椅子。面试人员距离面试官有两米的距离。两个律师发问,一个律师记录。
这是一般公司人员面试的普遍方式,因为这个距离会让面试人员倍感压力,从而在被提问的过程中尽量多的表露平时隐藏的很好的缺陷。同时方便面试官在更为有利的角度去观察面试人员,在他们的位子看过去面试人员无所遁形,而从面试人员的角度他们除了上半身可以看见,其余身体部位都被主席台遮挡,顿时会有一种被放在展示台上观察的感觉。这样的面试最能体现面试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当时我是第五个,我之前的那几个回来都像打了一场丈,还是一场必输无疑的丈。我在这边可以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断断续续有的甚至出现十余秒的停顿。一个姑娘回来之后狂灌水,这是一种缓解紧张的方式,可见刚才进行的面试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里压力。
我不知道我的面试结果如何,但是我整个过程没有紧张,因为我经历过太多次的面试,可以说已经成了面霸。他们会提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回答我已经都有自己的底数。可见这样的面试方式其实根本无法找到我这种人的最致命弱点。
本质上,我很感激这段时间的面试经历,虽然各种尴尬的场面都经历过,有时候甚至被比自己年龄小的律师当面批评还无从辩解。但是正是从这些经历中我成长的很快。是想一下,律师们都那么忙,哪有时间跟我一个无名小辈坐在那里深入的探讨这个行业的现状,以及我未来的发展规划呢?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因为他们在找人你在找所,这是个机会,免费的跟这些人咨询的机会。而且能招人的律师都是有一定资质的人士,除非这种方式,其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哪怕是坐在一起吃饭都未必会如此交谈。
所以我很认真的整理这几天的面试经历,分析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那一句话说的不对,怎样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跟我说话的律师是怎样谈论这个话题的。
因此在我看来,面试实习律师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弥足珍贵。希望跟我一起面试的通知们可以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