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一个人玩真没意思|培养邻里关系的通话
标签:
亲子阅读教育育儿情感 |
我们大人把独生子女比喻成“小太阳”,但是这些孩子却想做星星,因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友情。孩子上学后,友情的滋养绝对不能少,如果少了,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情感障碍。比如讨厌与人交往,孤僻、冷漠、疑心重、多愁善感。
3岁左右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跟朋友相处,自己解决一些纠纷,切莫要凡事大人冲在前面,剥夺了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我们也不能怕孩子吃亏,就给他灌输一些错误的交友理念。要知道,不肯吃亏的人,永远占不到便宜。
甜甜三岁九个月,喜欢让别人按照她的意愿来做事,别人不同意,她会发脾气,会哭闹,会去拉别人,如果别人还是不听她的她会更加着急,还会动手,有时还喜欢把别人做好的东西推倒,结果幼儿园里的几个孩子都不愿意跟她玩了。甜甜每天都哭着不肯去幼儿园。
孩子喜欢别人按她的意愿做,别人不听就发脾气,为了泄愤或引起别人的关注,就会做一些让别人不快的事,别人自然就不愿意跟她玩了。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父母就要改变自己的待人方式,不要太强势或太暴躁,那将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第二,通过积极聆听,同理孩子的感受,请孩子说说别的小朋友不跟她玩的事情的经过,让她看到别人不和她玩的真正原因,从而引导她自己想办法改变过往的模式,并教会她与人相处的办法;还可以和孩子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把她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模式重现,让她扮演别的小朋友的角色,感受别人的感受。
轩轩的父母生孩子比较晚,所以轩轩可谓是爷爷奶奶盼了多年,终于盼来的大孙子。再加上老人家本来就喜欢男孩子,因此轩轩就被宠的无法无天。轩轩在幼儿园当小朋友在那里玩玩具时,他会突然跑过去,一把抢过来,玩上不到三分钟扔掉,然后又去抢下一位小朋友的。于是,一段时间下来,小朋友们都躲着他,不肯跟他一起玩耍。这样的情况导致轩轩自己也不怎么爱去幼儿园。
轩轩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霸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根本原因在于家里人对孩子的骄纵。这种娇惯式的溺爱,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分膨胀,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以取笑捉弄别人为乐趣。或者是家长本身就喜欢用暴力来管教孩子。那这类孩子攻击性就会特别强。他们不懂如何正确地与人交往。
有个朋友家的女儿性子特别害羞内向。据她说,每天娃从幼儿园回来身上都会挂彩。这样的孩子,性格有些懦弱,很容易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他们从不去主动找别人玩,而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找自己。
还有一种孩子,倒不是性格懦弱,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会感到羞怯、紧张。这类宝宝,要么就是父母本身就不善于与人交往,或者夫妻关系不和,或者孩子经常会受到父母的批评指责,导致孩子感觉外界是不安全的,与人交往时就会退缩、逃避。
可见,无论孩子是哪种情况导致交友出现问题,都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除了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帮助孩子。比如,欢迎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做客,并热情接待这些小客人。又如,对孩子的朋友感兴趣,引导孩子谈论与朋友交往中的事情。谈论朋友的长处,告诉孩子千万不能天天盯着别人的短处,长此以往,自己就不能和朋友们友好相处,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和人品也就不如人家了。
家长切不可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与成绩差的孩子交朋友必然影响成绩,与“问题小孩”交朋友,孩子也会出现“问题”;与优秀生交朋友有利于提高成绩,与乖巧的孩子交朋友孩子也会变得乖巧。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假若所有家长都有如此想法,那么成绩差的孩子和“问题小孩”永远都交不到朋友了,如果你的孩子相对于更优秀的孩子算是“差生”,你的孩子在别人眼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人家怎么会跟他交朋友呢?如此类推下去,将是可怕的结论。
不管家长喜不喜欢孩子的好朋友,都应该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作为成年人,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观察孩子的朋友,要引导孩子学习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用友谊的力量改变对方的弱点。
本文为贝姐成长好故事原创,更多精彩内容及有声版的《一个人玩真没意思》点击或关注↓↓↓
添加贝姐成长好故事创始人澄澄月为好友,有机会被邀请入群,和粉丝妈妈们分享育儿经验,也给妈妈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欢迎妈妈们音频故事投稿,
投稿邮箱1207594625@qq.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