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与弟窑

标签:
中扬国际陶瓷文化碗姐说瓷九窑传承碗约陶瓷用品 |
分类: 待整理存档文章 |
宋朝时候,离开龙泉县城南六十多里有个地方,叫大窑。那里群山环抱,层峦叠翠。村外不远有座山,出产一种细腻纯净,洁白如雪,可烧制瓷器的好土。
这个村子里,居住着著名的瓷工 章有福。这人忠厚耿直,克勤克俭,祖宗三代靠烧瓷器为生。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生一,次子叫生二。哥弟俩从小就爱跟父亲捏泥弄土,学到了一手好技艺。
http://s8/mw690/006v3MvVzy7fpi3DaQL67&690
后来,生一在大窑村设窑,生二离大窑村二里外设窑。开始时,兄弟俩都是照着父亲传授的方法,烧制白瓷。后来,哥哥逐渐觉得这瓷器还不够精致美观,就花心血在瓷器上雕刻一些花鸟之类的图案花纹,比如龙呀,凤呀,花呀,鸟呀,这些图案画上去就美观很多了,并且哥哥还在釉色上很下功夫。可弟弟仍旧照着父亲那套老办法制作瓷器。
这样一来,两人的瓷器一同上市,总是哥哥的先卖完,弟弟的顾客少。因此,弟弟产生了嫉妒心,想方设法要破坏哥哥的瓷器声誉。
一天黄昏,哥哥烧完了最后一摞柴禾,闭上窑,就回家吃晚饭去了。弟弟见夜色朦胧,四周无人,便偷偷地走到哥哥窑上,用通节的毛竹筒将水引进炭火熊熊的窑里。
过了几天,哥哥打开窑门,忽然见瓷器表面布满像龟背上的那种格格似的裂纹,顿时惊慌失色。他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烧窑多年,可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故呵!是窑漏气吗?可仔细查看,窑的四周封得严严实实的。
http://s13/mw690/006v3MvVzy7fpi7bTOYcc&690
哥哥心里很不安,这时辰光照射进窑里,哥哥忽然看见最上一层碗里还留着水,这才醒悟过来:人说“同行三分怨气”,看来这一定是弟弟出的坏主意。种田人爱庄稼,手艺人眼看到手的东西落了空,心疼死了。
思来想去,这时,忽见桌子上放着一砚台墨水,便舀了些釉水和墨水放在一起调匀,然后用毛笔蘸着混和的釉墨水,一笔一划小心地把它嵌进裂缝里。看着还不错,又把所有的瓷器都蘸上釉墨水,重新搬入窑中复烧。
出乎意料之外,窑门一开,只见复烧过的瓷器 胎薄釉厚,釉面上黑褐色的条纹呈现蛛网和八卦状,远看如片片鱼鳞,近看似翠玉层叠,比没有裂纹的瓷器更加新奇柑趣。真是因祸得福,生一又意外地获得一个新技艺。他高兴得跳起来,一鼓作气把全部瓷器搬出窑外,运到市场上出卖。街上过路客商见了这窑瓷器化祥翻新,如鳞似玉,光彩夺目,别具一格,大家蜂拥而上,争相购买,一会儿就售完了。
http://s4/mw690/006v3MvVzy79BBOIYTx43&690
生二心里觉得很奇怪……于是也仿照烧制,出窑后把瓷器整理好挑到街上去卖。可人们看到这满是裂纹却没有光彩的蹩脚货,都摇摇头走开了。生二回到家就病倒了。
生一听到弟弟病倒了,连忙停下活不干,去看望弟弟。生二被哥哥的真挚的情意感动了,就向哥哥道歉,生一听了安慰他说:“别那么说了,珍重身体要紧。兄弟本是亲手足,我们都要记住爹的话,携手同心,把瓷窑烧得更出色!”
从此后,哥哥就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手艺全盘传授给弟弟。弟弟诚心接受了哥哥教导,也下决心刻苦钻研,在釉色上下功夫。不久,生二也烧出了青翠耀目、图纹清晰的好产品来。从此,弟窑也同样受人欢迎了。
后来,哥窑和弟窑的产品逐渐都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哥窑是开片瓷,弟窑是不开片瓷,哥窑的胎薄坚实,釉色显现裂纹,以“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著称;弟窑瓷器则胎骨厚实,釉色葱翠,釉面没有裂纹,光泽如玉,就是现在的龙泉窑。它们的声名愈来愈大,销路越来越广。
http://s8/mw690/006v3MvVzy79BBOP1gra7&690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的碗姐说瓷就到这了,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或者有好听的陶瓷小故事,欢迎分享给碗姐,我是碗姐张扬,我为中国瓷碗代言,我的理想是致力于将中国正品名窑瓷器张扬天下。屏幕上有我的联系方式,欢迎有和我一样喜欢china瓷的小伙伴们加我微信,一起来探讨陶瓷!碗姐说瓷的播出平台目前有十余个,关注碗姐说瓷公众号,里面会有节目播出平台和播出时间的提示。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一起传承,感谢您的参与,我们下期碗姐说瓷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