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八岁时丧母,父亲对她也不甚关心,我们不难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在那样一个大家庭里,得不到父亲的关心与疼爱,她的生活或许也是孤凉的吧!不过幸好有祖父的疼爱,祖父的爱是萧红生命里的一抹暖色,温暖了她的童年生活,也温暖了她孤独的心灵。
记得在《黄金时代》里,年迈的祖父对小小的萧红说,快长大吧啊!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后来长大是长大了。却没有好。纵观萧红的一生,她似烟花般绚烂,似烟花般黯然落幕,她的生命也似烟花般短暂。
萧红,她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却也在不停地失去……她是那样一个孤敢奋勇的女子,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她敢单枪匹马,抢夺城池……
出走
萧红十四岁的时候,家里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省防军第一路帮统汪廷兰的次子汪恩甲,当时汪恩甲是小学老师。在她十八岁时,祖父去世,她对这个冷漠的家也没有了留念。也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任何人手里,于是,就有了那次轰轰烈烈的“私奔”事件。
萧红二十岁时,和远房表哥陆哲舜“私奔”到北平,两人在北平生活了一段时间,对方被家里断了经济来源,迫于生活压力,陆哲舜抛下萧红,回到了自己的大家族里面。后来,萧红在走投无路之下,也回到了家里。
二十岁的萧红,应该还是一个天真,对爱情抱有美好向往的一个少女。她接触到新式教育,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而美好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那么不堪一击。
回到家的萧红,被家人视为“异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萧红的离家出走,是一种惊世骇俗之举。她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话对象。当她无奈回到家里,父亲又气又恨,觉得没有脸面再在那个地方待下去,于是举家搬迁,搬到阿城乡下。半个月后,萧红又从家里逃了出来,去到北平。
汪恩甲
萧红逃到北平,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不难想象,在当时那样一个如狼似虎内忧外患的环境里,她无依无靠,她该如何生存。不能生存,无奈之下她投靠了她名义上的未婚夫汪恩甲。于是两人住进了东兴顺旅馆。于是又有了萧红和萧军的故事,这是后话
有资料说,汪恩甲也算是一个温文儒雅的人。甚至因为萧红喜欢有学问的人,他放弃了小学老师的工作,继续在北平求学。这也是萧红能在北平投靠他的原因。萧红的“私奔”是她一生的“污点”,也是汪家人悔婚的理由。汪恩甲的哥哥,觉得萧红是个“不安分”的女人,也为萧红的“私奔”感到深深的耻辱。于是代弟休妻,毁了这门亲事,知道汪恩甲和萧红在一起后,汪家人也断了汪恩甲的经济来源。
汪恩甲是一个富家大少爷,阔绰日子过惯了,住进东兴顺旅馆后,两人坐吃山空,欠下旅馆很多钱。于是,在一个夜里,汪恩甲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一走了之。再也没有音信……欠债总要还钱,于是萧红被旅馆扣押。我真的不敢想象,萧红当时是怎么挺下来的,一个大着肚子的女孩子,被人二次抛弃,还要面对旅馆的威胁,这一切都一切,是那么的不可思议。
但是,萧红就是萧红,她是那么坚强。后来萧军见到她问她“你自杀条件如此充足,为什么没有自杀”萧红说“因为没有自杀的理由”。是啊,即使在困境里,她也对生活依然抱有希望。
萧军
当时的萧红,像一个被放逐的孩子,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孤独无依地期盼着,萧军的出现,拯救了她。
被囚禁在旅馆的这段日子里,萧红没有自暴自弃,她向哈尔滨《国际协报》的副刊编辑裴馨园求救,萧军、舒群等文学青年先后到旅馆看望萧红。21岁的萧红打动26岁萧军的,是她充满悲情与诗意的小诗:“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呵,春天来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同年8月,松花江决堤,萧红因祸得福,逃出旅馆到裴馨园家避难。后进入医院待产。孩子生下之后很快就被送人。萧红出院后,与萧军开始新一轮的婚外同居。这段被萧红称为“没有青春只有贫困”的生活,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这时期的萧红与萧军,他们什么也没有,唯一拥有的就是彼此。两个患难与共的人相依为命着,但是或许这不是爱情。这段时光的记忆恐怕是萧红最甜蜜的时光了吧!她深爱、依恋着萧军。萧红对萧军的感情或许是感激、或许是依恋、或许是爱,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交织着,结果是她觉得自己离不开她的三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也包容着、挣扎着……
在这时期他们认识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给了萧红父亲般的关怀,也改变了他们生活窘迫的状态。凡事又得必有失,生活好了,萧军却变了,这时期萧红发表了《生死场》名气大盛。萧军大男子主义,自负,也怕萧红的名气胜过自己,于是,两人有了争吵,有了矛盾也有了第三者。但是萧红还是不愿意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为了让双方都冷静一段时间,萧红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东渡日本。在日本度过了半年悠闲的时光,鲁迅先生逝世,不久萧红回国,回国后,两人又度过了一段甜蜜时光。后来革命爆发,他们由东北撤到武汉,在这时期萧红遇到了端木蕻良。后又由武汉奔波到山西,在山西两人彻底决裂。
端木蕻良
伤痕累累的萧红,在分手时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和端木回到武汉,端木儒雅性格比萧军温和,似乎也比较体贴,能给她踏实感,这让疲惫的萧红有想尘埃落定生活的想法了。1938年4月,主持婚礼的胡风提议新人谈恋爱经过,萧红讲了一段话:“掏肝剖肺地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是我在决定同三郎永远分开的时候,我才发现了端木蕻良。我对端木蕻良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我深深感到,像我眼前这种状况的人,还要什么名分。可是端木却做了牺牲,就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满足了”
这时的萧红,像一个见惯风雨的老人,内心似乎已经波澜不惊了,但她始终期盼着一种和平的爱情、永久的爱情。她的爱情是失败的,她的人生路是坎坷的。当时国内战争大面积爆发,形式严峻,萧红信任的端木有一次抛下大着肚子的她只身前往香港避难。
她是有多坚强,她是有多勇敢,才能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后来,萧红几经磨难到达香港,去到香港没多久,萧红便生了很严重的病——肺炎,病情加重的她被送进医院,因庸医误诊而错动喉管手术,不能说话。这时端木蕻良也没能在她身边陪伴,不久,她便香消玉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