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申请表

(2017-04-26 11:14:39)
分类: 课题研究

 

2016年户县基础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立项号

HXKT--16232

 

课题名称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负责人

潘丹

 

工作单位

户县涝店镇张家幼儿园

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5955042304

完成时间

 

2017年4月

成果主件名称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课题成果附件

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活动照片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

应用发表情况(打“√”)

博文

发表

刊物

发表

会议

交流

教学

应用

1

教师培训记录、教研记录

记录

 

2

区域活动问卷和汇总表

问卷调查

 

3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需要遵循的原则》

论文

 

 

4

有效解决孩子之间冲突》《自主体验,在角色游戏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幼儿园学习性区角活动观看体会》《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等

随笔

 

 

5

《小熊请客》《家》《能干的我》等

教学活动设计

 

6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7

《主题背景下区域材料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让孩子快乐成长》等

专题总结

 

8

《幼儿区域活动》

照片

 

 

 

 

 

 

研究概述(不超过1000字,内容突出研究特色、研究效果)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是我园于20166月申请,9月被批准立项的。自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围绕课题研究方案、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与培训、实践探究、交流研讨等形式有序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现就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6年9月——10月)

    1.申请课题,填写申请表。

    2.成立课题小组,组织教师学习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课题组成员对各班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主要的关注点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言和策略,然后通过记录的情况,一是制定了培训计划,对全园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是“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指导”“幼儿园教师投放区域材料应遵循什么?”等,培训后教师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进一步提高,并对所培训的内容及时总结;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对“研讨区域活动教师怎样指导”、“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策略”、“区域环境创设指导策略”“怎样投放区域材料”等,进行研讨、交流。

    3. 完成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园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语言和策略的培训制定专项的计划。我们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发放15份问卷,收回了15份,回收率百分之百,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场地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开展、活动指导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便调整、完善我园现有的区域活动评价表中的内容,使之成为能引领教师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性文本。下面就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通过教师调查,得出我园教师急需的指导有以下几点:

     1.采取各种互动的形式,促进教师逐步掌握各要点。互动的形式可以有专家的讲座、班级之间的相互观摩、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每次抓住一个问题解决,使教师能品尝每一次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她们自我进取的欲望。 

     2.积累优秀材料和经验,增强优质资源共享的意识。教师成长到成熟教师需要一个时间段。因此,将把每个一些优秀的区域活动积累成册,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实际的范例,也可以给教师以启发,达到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

    1.  探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为了加强对区域活动开展的反思,我们在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中,设计了教师如何指导幼儿选择区域、幼儿操作形式、幼儿操作情况及教师指导策略记录、策略评价等这四个项目,要求以专题研究的方式锁定一个区角,通过观察记录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行为、兴趣保持程度、活动持续时间等表现,具体分析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投放及指导策略。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如:大班的益智区,棋类游戏已投放就得到了孩子的喜欢,几乎每天都有孩子参与其中,而且棋类游戏有规则,比如观看的人不能插话,不悔都是对幼儿另一个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记录,教师会在以后益智区里投放更多玩具,发展孩子的思维。

2.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教研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的研讨、案例分析。通过教研组针对个案分析以及课题组成员相互研究交流等方式,探讨并总结如何在区域活动中正确的观察指导。

3.教师召开了教研会议,讨论交流区域活动创设,材料进行了更新,教师们对各班区域活动进行了评价,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设置中的经验,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3.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并不断修正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至2017年4月)

    归纳、整理课题研究中资料,形成了论文、随笔、教学活动设计、区域观察记录、活动照片集锦等。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研究结果

    本课题的研究受到幼儿园领导的重视,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方案切实可行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园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1.平等交往中的隐性指导。教师作为幼儿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共同活动。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为前提,进行隐性指导。如幼儿用木筷夹弹球未有战果而准备离开时,教师加入他们的行列,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他们继续努力,用“自言自语”方式道出幼儿的心声、给幼儿以暗示,教师这样说:“唉,弹球这么圆,筷子也这么圆,真是太难夹了,如果筷子不是那么圆就好了!”这样的语言启发了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来替代筷子,例如用方方扁扁的棒冰棒来代替,就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游戏的无限快乐。

    2.以直接建议式的显性指导提升幼儿的经验。当教师发现极好的教育契机时,直接点拨给幼儿以建议和帮助。例如:教师发现科学探索区中的幼儿在玩小水盆里的石子时,便马上提供他一只纸船:“用小船来运石子吧,看看会怎么样?”……在这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中,教师的建议,使幼儿更好地表现和发现自己的天性,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但应注意的是,这种显性指导必须以不影响幼儿游戏为基本条件。当幼儿缺乏将自己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经验时,教师直接建议,让幼儿体验自己的创作成果与他人活动相结合后的快乐,从而提升自我感。例如:美工区的一位幼儿将废旧塑料袋设计成了一件漂亮的小背心,教师鼓励他将自己的杰作送到表演区内,请那里的小朋友欣赏试穿。当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求助时,教师也给予明显的帮助和指导,让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提供一些材料的方法或者启发引导,让幼儿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3.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指导。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小意外事件,通常是指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倾向行为,影响了幼儿的正常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四是教师指导语的使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指导语的科学性、简洁性和艺术性。例如,对于能力较弱幼儿的指导以提高为主,对于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的指导,以讨论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为主,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以激发兴趣为主。

4.通过培训以及实践,教师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已经掌握,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发展特点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投放,幼儿选择率高,操作率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成效

    1. 提高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例如:种植角是幼儿园从来都不缺少的区域,孩子们很喜欢到种植区去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在种植时我们要求每个幼儿都带了自己种的种子,观察发芽、成长情况,并进行记录。老师们也带来种子种了下去,种下青菜种子,有一个用塑料袋套了起来。比一比谁的种子先发芽。我们的植物都放在院子里,每天吃完午饭散步的时候都能看到。突然有一天天天小朋友跑进来说:"老师,塑料袋套起来的种子发芽了!"我们把它放到地上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下, "老师,为什么塑料袋套起来的种子发芽了别的种子不发芽啊?孩子们主动探索,幼儿不仅自觉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对未知世界积极主动地探求。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从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提高了了幼儿学习主动性。

    2.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科学区内为幼儿准备各种水彩颜料,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调配实验,探索颜色变化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美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各种未成型的半成品的玩具及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区内,幼儿相互合作,开展木偶故事表演,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大胆自信的性格特点。建筑区内,幼儿通过自己搭、插积木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空间知觉能力等等。利用有限空间进行这样多种多样的设计,为幼儿主动探索提供了空间和环境。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面对是的活泼的幼儿,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能力,投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从教导者变为引导者、支持者,在师幼互动中积极反思,促进自己自主思考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如区域活动有利于教师学会观察幼儿,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思维点、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为自己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课题组成员名单(不超过五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职务

在研究中承担任务

1

潘丹

27

三级教师

教师

负责研究组织工作

2

贾鲜妮

41

一级教师

园长

负责整理相关资料

3

李丹

25

三级教师

教师

负责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

4

张宁宁

23

三级教师

教师

负责报告的撰写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

审查意见

 

 

                        (指导专家签章)

                                 

                                   年     月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评审专家组

评审意见

 

 

(专家组长签章)

 

                                  年      月     

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