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翻萝卜——大班萝卜种植活动课程方案
High 翻萝卜
课程背景:
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种植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个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决定开展“田园乐”特色种植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容易生长的种子和秧苗,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课程目标:
幼儿生来就具有科学家的探索意识,会对世界提出很多的疑问,也会进行各种猜想和尝试,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究到学习,从个人到小组,多层次、多层面、多结构的丰富对科学种植的认知,建立自己的理论来认识世界。
1.认识、理解萝卜与身体成长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参与百草园种植活动及爱护保卫百草园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了解种植萝卜和保护百草园的益处,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
课程网络图:
围绕着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以田园种植为依托,以幼儿的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科学探索为行动导向,在和孩子们的共同讨论下形成了课程思维导图。
环境创设:
1.在百草园营造自然的田园气息,为孩子们亲近自然创造良好的氛围。
2.布置萝卜探究区域环境以及萝卜的喜好探索记录环境。
3.准备充足的种植活动材料。
家园共育:
1.发放“萝卜种植”调查表。
2.亲子制作萝卜造型作品。
大班种植活动:萝卜的出生
活动目标:
1.对种植有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大蒜的经验,巩固用按的方法种植萝卜;
3.关注植物生长,愿意连续观察自己种植的萝卜。
活动准备:
1.供种植的萝卜种子若干、松软的泥土。
2.废旧的杯子、罐子人手一个,小铲子若干,水桶盛好水,浇水用的小杯子若干,幼儿的小动物标签一套。
3.幼儿用书:《萝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萝卜
1.让幼儿看看、说说、玩玩萝卜。
2.师:这些萝卜是什么样的?种下的萝卜能长大吗?会长成什么样子。
二、与幼儿共同回忆种大蒜的经验,尝试种萝卜
1.师:你们种过大蒜吗?是怎样种的?那么萝卜又是怎样种的?
2.师:你想把萝卜种在哪里呢?
三、带领幼儿种萝卜
1.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2.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种子撒到杯子里面。
活动花絮:
大班亲子美工活动:萝卜造型秀
活动目标:
1.孩子学会利用萝卜的自然形状和特点,配上合适的辅助材料,制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对艺创的兴趣。
活动准备:
萝卜、牙签、树叶、画笔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
2.提问:漂亮吗?看看这是什么呀?他们是用哪些材料做出来的?
2.提问:那你们知道是怎样把这些蔬菜连起来的呢?(用牙签、大头针)
二、亲子操作
孩子们,今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准备好的丰富的材料来做一做。记得用一些装饰的东西把他们组合起来,打扮得漂亮些。
三、开展览会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介绍一下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活动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美工,让幼儿继续想象操作。
活动花絮:
大班游戏活动:种萝卜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同伴的发式、衣着等外部特征;
2.能认真听同伴讲述,并能根据语言描述作出正确的判断。
活动准备:
1.洋花萝卜一个;
2.幼儿已学儿歌。
活动过程: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出示萝卜。
一、教师讲述规则及玩法
扮泥土的小朋友必须将眼睛闭起来,不能偷看,待儿歌念完后才能睁开眼晴。种萝卜的人在儿歌结束前,必须将萝卜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该幼儿的特征,让大家来猜,被猜出的幼儿必须重复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二、幼儿进行游戏
幼儿围作成半圆形,手背在身后,手掌向上,眼睛闭起来,教师边念儿歌边从每位幼儿的身后走过,并将萝卜悄悄地放在个幼儿的手里,最后走到中间,描述此幼儿的外貌特征。如:"我将萝卜种在一个男孩子的手里,他穿着白毛衣,蓝裤子和黑皮鞋。"然后此幼儿就成为下一个萝卜的人。
注意:在教师带领玩几遍游戏后,可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教师可请一能力较强的。
附儿歌:《种萝卜》
小朋友,快快来,大家快来种萝卜。
你一个,我一个,萝卜种在谁手中?
活动花絮:
大班综合活动:萝卜大丰收
活动目标:
1.了解萝卜成熟后的外形特征;
2.学习正确收获萝卜和摘洗萝卜的方法;
3.品尝劳动的果实,享受收获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萝卜是幼儿亲手种下的,并一直都在关注它的生长过程。
2.雨鞋、一次性手套等劳动工具。
活动过程:
一、看萝卜,一起来到“萝卜地”旁观察
提问:
1.萝卜成熟了吗?
2.该怎样收获萝卜?
二、拔萝卜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拔出萝卜。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拔出萝卜。
3.要注意留种。
三、摘萝卜,将萝卜叶子较完整地摘掉
四、洗萝卜,将萝卜叶子和萝卜表皮上的泥土洗净
五、送萝卜,将洗净的萝卜和萝卜叶子送到食堂,请厨师帮忙按照大家喜欢的口味烹调。
六、尝萝卜,品位自己劳动果实的香甜。
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萝卜丰收了
活动花絮:
High 翻 萝 卜
--小精灵班班本课程活动叙事
虞永平教授认为:对3-6岁儿童来说,学习的环境应该是充满植物、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种植和植物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参与到种植园的建设中,通过选种、栽培、照顾、收获、品尝、制作等活动,积累经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及情感。
课程背景
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种植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个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老师们根据孩子们的年岭特点决定开展“田园乐”特色种植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容易生长的种子和秧苗,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课程缘起
一天,孩子们进行区域游戏,善于搞怪的菲菲和她的小伙伴们在表演区中表演故事《拔萝卜》,在表演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因为“萝卜的颜色”产生了分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萝卜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萝卜又有什么秘密呢?不妨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寻找它的秘密吧!
萝卜大调查
在活动开展前期,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谈论有关萝卜的话题。比如:萝卜的品种、种植方法、用途等等,并用调查表的方式记录,通过谈话、讨论、调查,孩子们知道了
萝卜的初步特性。
萝卜的种植
在了解了萝卜的种植方法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赶向了我们的百草园。在自己的种植田里,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翻土,播种,体验着田园种植的乐趣。有的小朋友还提出要带几盆萝卜回教室,准备近距离的观察。
萝卜的成长
在刚种植完的几天里,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一看萝卜有没有变化?可是他们左等右等,怎么也没等到萝卜出芽,心里可着急了。为了帮助萝卜长大,我们开了一场“萝卜成长救援会”,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帮助萝卜成长!
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
在孩子们的讨论下,他们确立了目标,每天一名孩子要给萝卜浇水,施肥,并进行记录。就这样,萝卜在孩子们的照顾下,破土发芽,向阳而生。
过了一阵子,孩子们发现虽然每天都有人照顾萝卜,但萝卜的状态各不相同:有的萝卜芽长的碧绿,有的萝卜芽焉黄;有的萝卜芽茁壮成长,有的萝卜芽奄奄一息。
孩子们看着这样的结果,只能求助外部力量--有经验的保育员姜老师。在姜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孩子们也明白了,原来是他们浇水、施肥太勤了,在找到原因后,孩子们科学照顾,萝卜开始了快速的生长之旅!
萝卜的收获
收获是孩子们最期盼、最快乐的活动。孩子们来到百草园各显神通,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萝卜的收获,忙的不亦乐乎。
带着收获的萝卜,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回到了教室,和自己的好朋友们一起观察,一起讨论。
你们看我的萝卜是红色的。我的和你的不一样,是白色的。我的和你们的都不一样,是紫萝卜。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通过观察果实发现,孩子们了解到原来萝卜之所以长得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品种不同。
萝卜的延伸
1.科探游戏:离开泥土的萝卜能活吗?
萝卜成功的从泥土里收获,孩子们对自己所挖出的萝卜爱不释手。但问题来了,萝卜离开泥土还能活吗?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离开泥土的萝卜能活,一派认为离开泥土的萝卜不能活。为此,孩子们还进行了一场辩论赛。
在辩论赛中,双方你争我辩,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把自己的萝卜放在了观察桌上,每天进行观察。直到有一天,有孩子发现自己的萝卜干枯了,才结束这场辩论赛。但奇怪的是,双方都并不是很开心,原来,他们的萝卜不能一直存在,心里舍不得。
2.科探游戏:萝卜可以死而复生吗?
由于萝卜的干枯,孩子们的情绪并不高。但当听到这一个话题时,眼中还是放出了希望的光芒。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玻璃瓶,让孩子们装上水,把萝卜放在瓶子上,进行观察。
3.绘画活动:我们的萝卜
孩子们根据收获的萝卜,通过观察他们的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用手中的画笔创造出了不一样的萝卜。
4.手工活动:萝卜大变身
在劳动中,孩子们感受着田园的快乐。放学回到家,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起手,萝卜宝贝赋予一种不同的生命。瞧,作品诞生了。
5.社会游戏:萝卜变成汁
当萝卜碰到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课程评价
和小精灵班的孩子们一起种植、探索、收获的日子,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萝卜给了孩子惊喜,让孩子见证了生命的神奇!萝卜给了孩子自信,让他们学会了勇于挑战困难!萝卜教会了孩子成长,在探究解惑中获得经验!萝卜教会了孩子关爱,在责任中学会担当!
High翻萝卜
幼儿的发展:
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种植活动,尝试在泥土和水里的不同种植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种植后,老师就跟幼儿一起讨论并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施肥——除虫等,形成了种植活动实录。通过孩子们的努力,种植区里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的,可爱极了。孩子们脸上的愉悦、自豪与满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教师的思考:
和孩子们一起种植、探索、收获的日子里真正感受了“生活处处是课堂,时时有教育”的真谛。通过萝卜种植课程的深入开展,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就如在这整个活动中,结出果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有的刚长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有叶子,并没有结果。于是我们询问了农民家长,也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不结果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盆栽种植容易缺少结果的微量元素。
2.无法和其他植株传粉。虽然我们进行了人工授粉,但由于技术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顶不及时,坐果率不高。
3.由于我们选择的是盆栽,盆多是我们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长受限制,吸收的养分不足以供应结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种植区里有喜有悲,我们更关注的是种植里蕴藏的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萝卜收获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目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品尝会或利用收获的果实进行亲子创意制作活动,而不是在家里进行亲子创作。
班级工作的调整:
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给孩子感官刺激就应该越多。而种植区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个多彩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摸得到、看得见、闻得着,是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积累得到的认知概念,而非靠语言和视觉图片来间接认识。种植区有助于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的科学信息、直接经验,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
在种植课程实践中,我认为在观察环节有待改善。如让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茎、叶”三部分组成。何为根?何为茎、何为叶?教师如果利用一盆植物在集体教学中讲上半天,才能让孩子获得“一知半解”的经验。如果让孩子们到种植区真实地面对植物,孩子们会在观察、比较中获得这些概念,还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随着种植区植物的增多,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在以后的一日生活中可以带孩子们时常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得经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