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年级《七巧板》

标签:
教育 |
分类: 研究成果 |
《七巧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1、
教师:请问视频当中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几块积木组成的?
2、
学生:七巧板(上课前黑板上已出示课题)
教师:那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叫七巧板呢?
学生:由七块积木组成的,拼出巧妙的图形。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七巧板。
二、
1、
了解七巧板的发明者,后来又是怎么演变成一种玩具的。
观看完视频,提问:七巧板最早的发明者是谁?
学生:黄伯思。
七巧板的摆拼显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也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喜爱。
2、
动手分一分,根据形状将七巧板分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PPT用树形图展示分类结果http://s13/mw690/006uMxdDzy7m2TdVEsI3c&690
重点讲解学生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是由四条边组形成的,两条边是相互平行的。
(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摸一摸,感受平行)
3.
活动一:拼正方形
两块三角形拼,三块拼,七块拼
活动二:照样子拼一拼。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拼一拼,猜一猜自己拼的什么?http://s10/mw690/006uMxdDzy7m2TfBI9349&690
小结:要拼对图形最重要的是观察图形特征。
4.
主要人物:农民、树、兔子http://s4/mw690/006uMxdDzy7m2ThFyq743&690
三、欣赏生活中的七巧板,感受七巧板的神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