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女词人-作品(代结束语-4-5)【原创】

(2022-04-27 07:23:17)
标签:

文学艺术

格律诗词

婉约词风

诗词研究

情感

分类: 镜缘斋-诗词
宋-女词人-作品(代结束语-4-5)【原创】

女词人作品(代结束语-4-5

作者:镜缘斋•呼正林

 

当今诗、词、曲的创作诹议

 

新课题待解的问题(3

 

三、古典诗歌的格律

格律是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最简洁的内容就是三点:

诗韵

韵,在诗词中讲的就是字发声的韵母的规律,即在应当押韵的字要使用同声调同韵母的问题。不同的年代,发声也有差异,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这方面书籍,影响最大的有:《平水新刊礼部韵略(简称: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语推行委员会编纂了《中华新韵》

当前,关于押韵,有两种倾向:遵循古韵,即使用《平水韵》、《词林正韵》;使用新韵,即使用《中华新韵》。本人倾向于后者,原因有两个:

历史在进步时代已经更替,守老底回头看是不适宜的,总要向前看才能有所发展有数进步;

古代押韵的字,在今天并不一定押韵,使用古韵有时读起来会很拗口,如,杜牧《山行》斜、家、花中的“斜”字,今读[xié],这显然和“家、花”不押韵,实际上这个字在古人念得是[siá],但现代语音中没有这个音,今人就想出了一个将其读为[xiá]对付的办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xiá]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我们创作诗词,没必要给自己增加非得翻阅韵书才能去创作的负担,也没必要给后人留下在诵读上这么大费周折的困惑。

平仄

诗词读起来会有阴阳顿挫的感觉,这就牵涉到字词的声调问题,创作格律诗词就要讲究这样的声调变化。古代、现代在语音声调上都有四声,古代为:平、上、去、入;平即平声字,上、去、入为仄声字。现代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消失了。

现代人怎么处理诗词的平仄呢?依古声,那就得去死记硬背,要么就得翻韵书,显然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今天没有这么大功夫做这件事情,这应当是当今人们普遍疏远格律诗词最重要的原因。今人可以怎么处理平仄呢?不妨这样做:将阴平、阳平做平声;将上声、去声视作仄声;当押韵要求入声字时,使用去声字。这样处理后的效果,与古、今关于诗词吟咏效果是最为接近的。

对仗

对仗,这是中国诗歌独有的特征。何为对仗,对仗就是对偶,即将词语成对搭配在诗词特定的部位,这个特殊的位置就是上、下句,在律诗中要求对仗的上、下句最常见的是第三、第四句(即颌联)和第五、第六句(颈联),通常首联、尾联不要求对仗。当然律诗对仗也有一联、三联、四联对仗的,但相对比较少。律诗的对仗的要求是最为严谨的,要求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做对仗处理的,要求仍旧是: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例如大家熟知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联、尾联对仗都十分严谨。

词的对仗有两个方面的差异:其一、只要求词性相对,对平仄的要求则比较宽松;其二、对仗没有特定的位置,要视词谱状况而定。

如、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中红色字体处是可以采用对仗的位置。在一定意义上讲,靖康耻,犹未雪和“臣子恨,何时灭”也可以看做是对仗。

再如、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这首词共十句,却在八句中使用了对仗。其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用“君王”与“天下”、“生前”与“身后”实现本句词语的自对,再进而实现上、下句的对仗,这是很高超的对仗技巧。

以上就是格律诗词最基本的知识,诗词爱好者在对诗读诗、诗、诗、赏中就会自然而然去了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当然,这里讲到的虽然仅仅是诗韵、平仄、对仗知识的概念,但却是通向格律诗词一张路条,凭此可以找到探求格律诗词的小路,进而叩开格律诗词这一神奇境界之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