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女词人(续)-作品(3-6附3)【抄录、编辑】

(2022-04-13 07:52:47)
标签:

文学艺术

格律诗词

婉约词风

诗词研究

情感

分类: 格律诗词曲:欣赏与创作
宋-女词人(续)-作品(3-6附3)【抄录、编辑】

女词人(续)作品(3-63

镜缘斋•呼正林/抄录、编辑

 

一首《我侬词》化解婚姻危机

莞晴徐徐  发布时间: 2019-10-28 06:30

 

诗词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是形容女子气质独特,如空谷幽兰,姿若仙子,又聪颖慧敏,饱读诗书。

脑海里瞬间就浮现了元代才女管道升的名字。

01

管道升,1262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她的父亲是当地乡绅,颇有家底。

在古代,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所幸,管道升的父亲并不是迂腐之人,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给了管道升一个充满爱意的童年。而且,管道升天资过人,书法一绝,绘画也不在话下,尤其擅长墨竹梅兰,年少时,就已盛名在外。她所写的《璇玑图》,被称为五色相同,笔法工绝。她在湖州的佛寺游玩时,在粉墙上画了一幅《竹石图》,高一丈宽五六尺,寥寥数笔,便栩栩如生,极为逼真,随风摇动,让人神往。此画一出,吸引不少文人学子前往观赏,众人纷纷询问此画为何人所作。

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前来求娶的人家自然不少,有官宦之家,也有经商人士,但都被回绝了。或许,管道升是在等待一个与她有共同语言的男子,能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终于,28岁这年,她等来了赵孟頫!这个男子,读书过目即成诵,也善书法和绘画,虽然家庭出身比不过管道升,但其才华受到朝廷赏识,授予官职,是个可嫁的良人,也是个潜力股。其实,赵孟早已听闻管道升的盛名,对这桩婚事,自是乐意的。

02

杨绛曾经说过,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一起成长。

最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管道升与赵孟就是如此。春光正好时,能一起品茶作画,冬日严寒,也能共赏梅花,切磋诗词。恩爱的小夫妻生活,好不甜蜜,彼时的管道升,觉得自己的一生着实幸运,犹记得某天丈夫在耳边说道:

娶妻不求貌,只求才,若空有如花似玉之貌,言语却乏味,志趣却低俗,如何携手共白首。

年少时,想嫁个对自己一心一意的人,如今都实现了。可是,女人总会年老色衰,虽然管道升是大才女,但步入中年后难免脸上有了皱纹,身姿也不如年轻女子般柔软。而中年的赵孟仕途顺畅,深受皇帝元宗器重,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据记载,有官员在元宗面前数落赵孟頫,元宗不仅没听,还毫不留情地指责了进谏的官员,更是给赵孟頫授予了翰林学士、荣禄大夫,官至一品,推恩三代。而且,元宗听闻赵孟頫年老畏寒,特赐他貂鼠皮大衣,关怀备至。

人生如此得意,想追求的名和利都有了,平日里又经常与达官贵人们应酬,出现在各种宴席,见多了年轻的娇妾,个个年轻貌美,声娇身软,惹人怜爱。赵孟頫心中不免有了想纳妾的念头。果然,男人有钱就会变坏这句话是从古至今都通用的,毕竟,诱惑多了,定力再强也会出现动摇。

03

不过,赵孟頫还是很敬重妻子的,不敢直接把美人带回家,而是先以诗试探。

我为学士,尔作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尔年纪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意思是说,别的官员早已纳妾,我现如今已是翰林学士,就算纳妾也是应当的,你管道升只需好好当好原配夫人就行。

这诗读来,赵孟頫明显是在嫌弃管道升人老珠黄,早年娇妻美貌,陪着他共患难的日子全然已忘,昔日信誓旦旦的诺言也被抛诸脑后。

当然,婚姻中伴侣开小差是概率极高的事情,傅首尔曾经在《奇葩说》中发表过一番精彩的言论:好的婚姻,是你在心里做好了准备,他有随时准备下车的权利,但他一直没有走。婚姻是一种选择,最可贵的,不是我们曾经在众多选择中选择了彼此,而是无论多了多久,我们在众多选择中,仍然会选择彼此。

而管道升也深谙此道,对于赵孟頫中途开小差,没有大吵大闹,而是机智地用才华化解,写出了一首经典流传的《我侬词》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看到这首诗后,仿佛做错事的小孩,越读越羞愧,缓缓放下纸张,又慢慢回忆起自己与妻子甜蜜的过往,那时,他们都还年轻,对双方有无尽的热情,时刻都想黏在一起,后来,孩子出生,更是给这个小家庭添了生气,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欢喜。如今看来,纵然那些女子再倾国倾城,也都比不过与自己相处数十年的妻子,于是,赵孟頫改变了纳妾的想法,决定要与妻子在剩下的岁月中继续相知相守。这场婚姻危机就这么被管道升巧妙化解,直到今天也还被后人津津乐道。

1319年,管道升病逝,赵孟頫悲痛不已,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纪念她。三年后,赵孟頫也逝世,与妻子合葬于浙江德清县东横山南麓,也算是践行了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