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2017-04-26 21:38:10)

户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题报告)

 

                                      时间:2017.4.27

立项号

HXKT-16069

课题名称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课题

负责人

李化玲

学科

语文

负责人所在单位

户县南关初级中学

结题报告关键词

 

课题背景 理论依据 研究过程 研究成果 存在问题

 

结题报告摘要

结题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一是阐述课题产生的背景以及课题的界定,阐述研究的必要性;二是论述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阐明研究的角度;三是阐明研究的方法、步骤及过程,呈现研究的过程性以及研究当中形成的一些想法;四是总结研究的结果,形成初步的研究结论,提出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五是陈述研究当中还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当前,国内外中学语文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总目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语文教学走进重语文知识教育,轻阅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思维的个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因此,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我提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于语文教学中重传授轻阅读,重知识轻能力等缺陷的一种矫正。

   基于上述原因,我提出了《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的课题,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到学习的主体者学生身上,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课内、课外阅读和自主阅读,指导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主动、和谐、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成果很多,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性质有这样一段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既强调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体现了“关注人文精神,加强言语实践”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个人在研究过程中依据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及实施建议的相关论述。修订课标是在十年课改的基础上完善的,有些改变的表述正是基于问题的探究,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可以说,课标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比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等等。这些表述深刻而有见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第二,从协调理论汲取营养。20世纪时,曾有学者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各种要素如果配合得合理、恰当,达到一种协调状态,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形成一种分力,每种要素不但自身的优势不能发挥,还会抵消别的要素的功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协调是一种指导思想,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协调是教学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说到底,也是课堂教学诸元素的协调统一。我们课题确定的几个重点问题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的使用、师生课堂角色的定位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等等,都是组成课堂进程和旋的要素,步调一致了,就能凑出优美的旋律。所以,协调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理论也被我们考虑。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相关课题已有广泛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实际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所以,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方法,既继承现有成果,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取其所用,也以课堂为阵地,采用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课题前期主要是问题的采集和归纳阶段,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多角度分析相关资料,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研究问题的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各成员分工协作,以课堂为主阵地,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阅读教学各环节有效教学的方案和策略;征集实际案例,采用个案法分析法,从具体到一般,总结规律,验证课题假设。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汇集各种信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邀请相关专家,做现场评估;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归纳总结,形成终期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集。

课题整体实验为一年,从20169月到20179.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9 ——2016.12主要工作是:

1)、开通博文,建立网络教研,学习平台。

2)、选题、课题申报和设计课题。

3)、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

4)、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做好有关课题研究的调查,为实验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12——2017.8

1).分步骤,分工落实研究目标,经常性开展研究活动。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研究,保证课题的发展;

3.要抓住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调整方案;

4).课题组要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8——2017.9

提炼、升华研究结论。撰写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

课题组召开实验研讨会,综合各个时期的实验成果,对成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科学客观的实验结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送交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归纳课题做成员的研究情况,我们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形成了如下结论性的认识:

    1.认真研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日常教学,包括阅读教学基础。研读通了,能解决很多问题,诸如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法的选用、评价的操作等等。

    2.新课程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但并没有弱化它的工具性,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识记、修辞、文体知识、诗文积累、文言词汇等等,这些知识在教学中呈现的时间和方式可以灵活,但必须对学生加以训练。正如专家说的两段话:“不管选文多么丰富,学科间如何渗透,还要重视字词句篇的学习,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和灵魂。”“语文老师要干语文老师的活。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

    3.把指导学生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把阅读能力的提高放在平时。在具体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有读的时间和空间(课外阅读、课时阅读),不能因环节设置多而占用阅读的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朗读、默读、浏览、跳读、自由读……设置的每一种阅读方式都要有目的,不要为读而读;阅读活动一定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点画圈点批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对文本的探究一定要触及语言,不能浮光掠影,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要把握文本重点,要有坡度;阅读教学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不同文体阅读的切入点;单元提示、课后作业题对阅读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要认真对待。

几个名家言论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感悟:

“阅读能力是指善于从读物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和有用信息的能力,是那种善于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能力,而不是在某种理论指导下随心所欲地阅读。”(钱梦龙)“思想教育不是教师刻意渗透,而是自然而然从文本内部生长出来的,是伴随着阅读的进程,潜移默化地融进学生心灵的。”(郑桂华)

    4.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升领悟能力。增大阅读量,安排阅读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读上几部名著(我说的是那种静下心来的阅读),这大有裨益。韩军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定道理:“肯定的说,读200万字的中外优秀作品,背100篇古文,30篇现代文,300首古诗词,做4050套真题,语文就不必学了。”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研究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一是研究的范围还是大了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对初中阅读教学的研究肯定还不够深入,许多环节涉入不到,从细节入手的地方少。

二是调研的范围还不够大,虽然借助学校活动进行了课堂调查,但专题性的调研还不到位,经验性的东西还是多了点。

三是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有制度,但落实还是不到位,网上沟通的多,实践活动少。

    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了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将给自己今后的教研工作提供一种模式,那就是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

 

六、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王德俊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王明帅编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