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有为”和“无为”的高考写作范文
(2023-09-14 10:12:31)分类: 论述类文本 |
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过程中,就“有为”和“无为”产生了以下争论。有同学说,《老子》有言:“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在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有同学反驳:《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更有时代意义,我们应该像儒家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具体写作引导请参考:985学习网
参考范文
有为无为,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地位和职责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做出有果效的行为,称之为有为;反之,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做了却没有效果,称之为无为。有为无为对于每个人都有深刻的启示和警醒,而在现代社会中,它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为无为,其实是要胸怀大局,以国家、集体、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明确个人的职责界限,按照道理、按照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这个意义上,有为是一种主动贡献、担当责任的姿态。各种优秀人才,都是这样做的。比如,一位官员,应该开展下属人员的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心策划、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百姓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认真对待、刻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才能实现有为,否则就只能是无为。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潜藏在自己所处的角落中,不愿脱颖而出,不愿担负起应有的职责和任务。原因很多,一方面是自我意识不强,思想被动、行动被动,甚至有些人是被他人拖累或抛弃的;另一方面则是没有相关能力,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缺少自我发展成长的动力。这样的行为,既有害于个人的发展,也会制约组织和社会的进步,让自己成为无为之人。
因此,要做到有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按照规定和法律去执行。其次,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磨练,从而可以去尝试更多的事情,并为自己和团队创造更多的价值。最后,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积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有为无为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有为的理念,并尽可能去实现。只要我们心系人民群众、贯彻正确的领导思想,认真履行责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便一定能成为带有果效的有为之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为重大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