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来具体看一看滨岸相的亚相划分和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到,亚相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海岸砂丘、后滨、前滨和近滨(临滨)。
先来看看海岸砂丘亚相,海岸砂丘是指风暴潮最高水位线以上的区域;这个亚相带里面具有多种沉积微相,首先来看看其中之一风成砂丘,风成砂丘是指特大风暴潮最高水位线以上的区域,也就是说该区域不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所以该区域风力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风成砂丘沉积物主要是中细砂,分选磨圆好,沉积构造以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面形态以长脊形和新月形为主,分布在植被不发育,风力较强的干旱半干旱海岸。在咱们国家北方比较具备这类条件。
http://s10/mw690/006uAMtdzy776DqNjct89&690
另一类沉积体就是海滩砂脊,海滩砂脊是在最大风暴潮线附近,平行海岸沉积,成线状分布,沉积物以较粗砂、砾和介壳碎片为主,结构成熟度高,沉积构造来讲可见底部冲刷面,平行层理,受水体冲浪作用形成的双向倾斜交错层理。如果这个沉积环境潮湿,植被较发育,则会形成千尼尔砂岗,它是滨海沼泽及泥坪的向海方向形成的狭长海滩脊,这海滩砂脊树木丛生,典型的就是红树林;千尼尔砂岗的沉积物以细砂及介壳碎片为主,在较高部位常生长有常绿的树木(红树林),高度一般在3~6m,宽数十至数百米,长数十千米,长条形平行于海岸线分布。
http://s6/mw690/006uAMtdzy776DwBrZb35&690
接着来看后滨亚相,后滨亚相如果和潮汐结合,那么这个区域就应该是潮上带,它是在平均高潮线到海岸砂丘之间的,所以会受到不同规模的风暴潮冲刷,沉积物为中粗砂,因为风暴潮它的携带能力很强,所以沉积物粒度也相对较粗,分选磨圆度较好,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平行层理和低角度交错层理。另外在后滨环境里会有些平行海岸的海滩砂坝,砂坝之间会有浅的沟槽,里面有生物的介壳,属于风蚀的残留沉积物。
几个亚相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滨亚相了,前滨亚相属于潮间带,在平均高潮线到平均低潮线之间;和波浪带建立联系,就属于冲浪带;沉积物以中砂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跳跃组分为主,沉积构造上主要发育低角度的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浪成波痕和冲刷痕等等。前滨沉积的构造形态是非常丰富的,很多层理都能看见。
第4个亚相是近滨亚相(临滨亚相),分布在平均低潮线到波基面之间,属于水下的环境,水体能量要比前滨低一些,根据水体能量大小,可以分三个沉积微相,下临滨、中临滨和上临滨;下临滨分布在浪基面附近,属于升浪带,水体能量较低;中临滨分布在低潮线与浪基面中间,属于破浪带,水动力条件强烈;上临滨分布在低潮线附近,属于碎浪带,为高能环境,水动力条件强烈。
对于临滨亚相,沉积特点总的来说,主要发育沿岸水下砂坝,这些水下砂坝是平行于海岸的,个人认为是波浪作用形成的,砂坝与砂坝之间有被冲蚀的凹槽;波浪的能量与水深是成反比的,与砂坝数是成正比的,沉积物以中砂为主,存在上粗下细的反粒序特征,分选较前滨差,沉积构造上从上至下会从大型板状交错层理过度到水平层理,同时生物扰动较多,反映出水动力条件变弱的特点。简单点说,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水动力条件肯定强,那么沉积物肯定至少是中砂级别,而水平层理,主要肯定是以泥岩沉积为主,同时发育生物潜穴。
从相层序上来说,对于海退层序,沉积物粒度以反旋回为主,对于海进层序,以正旋回为主,原因如下图,自己可以揣摩。一般地质记录里面以反旋回的特征居多。
下面再来看滨浅海各相带与油气的关系。首先通过前面的介绍应该了解到滨浅海是砂岩、粉砂岩主要形成的区域(像海岸砂丘、后滨、前滨和临滨的中上段水动力条件都较强,都是以砂岩沉积为主),砂岩、粉砂岩成熟度高、粒度适中,中细砂为主,分选好,少泥质,较疏松,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属于较好的储层。同时,咱们的这些砂体又是与浅海陆棚沉积的细粒泥岩相邻,泥岩为有效的生油岩。所以,简单点说海岸砂体整体上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区域。
这部分内容多,又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多读多理解。
想学习沉积岩的朋友可以加微信公众号:littlemonkey105,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