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第四期同题诗《端午节》||六安诗人作品展示

(2018-06-15 09:02:41)
标签:

大别山诗刊

分类: 视角·诗版图
                        http://s8/mw690/006uqHZszy7lfT96eJpf7&690

2018年第四期同题诗《端午节

——六安诗人作品展示

 

                             http://s16/middle/437a0cf5gace084ca5d0f&690

.
每逢端午想起你
文/姜国
.
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在汨罗江水中流逝,或缓慢或激荡
可以想象到当年的你
仰天长叹纵身一跳
何等悲壮
.
普天下的百姓都记住了你
忧国忧民的身影。在流放地的江南
月光水一般清澈
艾草与菖蒲在思念中疯长
面向人间的江河,你轻声吟唱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如今啊,你思念的郢都
也是我眷恋的故乡
每逢端午想到你
想到家乡寿州
此刻朵朵栀子花开
满城芬芳


.
绿色奏曲   
文/清荷                                          
一叶绿  从泥土的芳香里
舒展开来
在鸟儿的鸣叫里
碧染天空
拽着时间的褶子
投映到汨罗江   江心荡漾
绿竹欣欣生长
向着天问
羽翼丰满如屈子那不灭的思想
 .
历史的脉搏  九章中
喷薄   九歌中
不朽   在绿的中心
包裹  放歌
滋养了几千年屈子魂魄
乘着龙舟  划向最深的中国梦
在新世纪的扉页上开拓


.
五月 (外一首)
文/江玉中
.
说起五月,不能不说屈子;
说起屈子,又怎能绕开五月。
五月的天空,变化无常;
五月的人间,波澜不惊!
而那时而划过天际的闪电、雷鸣,我知道,
那是你不散的精魂。
它想在那个黑暗的天空,撕开一道裂缝:
为家国留下一丝希望,为后人
留下一线光明……
.  
还有,就是这粽子、汨罗、龙舟和水……
这一连串与你密切相关的词
不知被后人抚摸、淘洗了有多少遍?
更不知其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雪雨风霜?……两千多年了
至今,不但没有褪色,
反而,愈久弭新……
.
@屈原
.
其实,你已经厌倦,厌倦了
这年年的龙舟赛
几千年过去了,哪一年
让你过过一个宁静的端午?
.  
……愤懑、憎恶,这人世间的恶俗
多少肮脏、丑陋的人和事啊!
让你的那颗高洁、忧患的心
不断沉浮……
.
于是,你便不再看好五月
本想,痛痛快快地
脱下这副肮脏的皮囊
谁成想
又一头撞进这世俗的漩涡……
 
 
.
端 午 祭(外一首)
文/李文君
.
峨冠博带,长剑随身
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为佩
这就是传说中的诗人
橘颂般盈香的三闾大夫
那个古时的美男子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大大的图腾
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时,女媭未嫁,汩罗江水未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做一个谦谦君子就是那么不易啊
群小谗言如刀,楚王见隙
一场场风雨后,披发行吟泽畔
我的三闾大夫呦
《问天》天不语,《九歌》唱《离骚》 
终抱石沉沙,漂流成一江香魂
.
从那以后,两千多年的祭祀
两千年多的风骚如歌
直等那一代代划着龙舟的汉子
喊着一声声铿锵的号子
背曳着历史的纤绳
把一蓑蓑艾草、一枚枚蓼叶
燃成民族的香火,绵延至今
.
@母亲的端午
.
从记事开始,就知道
端午节要吃粽子
缘由是什么?母亲边包粽子边说
是为了记念一个叫屈原的古人
他在二千多年前的端午节那天
成为飘满粽香的传说
.
一杆杆清瘦的艾香和菖蒲
萦绕着朴素的门楣
一把把浸透的清白糯米
一页页宽大的蓼叶
包裹着我们贫瘠的童年
一直到我们长大,如成年的毛竹
有了各自的天地和孩子
然而,每年的端午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
总是早早包裹,许多特色的粽子
只是,母亲的双手
因为岁月的风湿而变形
她在粽香弥漫中
翘首期盼我们一个个回家
然后,再亲手剥开两只大大的粽子
加上白糖
亲眼看着我们一只只吃下
那眼神,犹如她包粽子时一样慈祥
似乎,忘记了我们已经长大
忘记了过往的悲苦
眼眶里装下的
只是眼前的幸福
.
后来,母亲总是还要做一件事
就是把剥下的粽叶和线条
洗净,晾干,小心的收好
我知道,她还要用它们
精心包裹我们的明天
还有,她年轻时的梦


.
祭忠魂(外一首)
文/汪素珍
.
石榴花的红火
拉长了五月的脚步
一个忠烈的冤魂   从初一念到初五
被慈母们用斑竹的叶子
裹的严严实实   品赏着它的香
有一种屈从心尖滑落指尖
.
午后   带上几个粽子
赛龙舟
小伙们使劲地摇着双浆
怎想从这湿漉漉的时间里
打捞出千年不朽的忠魂
.
有人把三角形的粽子
抛在浪尖上   
稳住了潮的疯狂   再大的漩涡
漩不走一个忠字
.
踏着金黄色的麦浪归来
院子里的圆桌上  母亲早已准备好了一盏红糖   一瓶黄酒
雪白的碗里   装着雪白的粽子
围桌而坐  娃儿们在品  
我在写
怎能让屈者白屈  
冤者沉冤


@母亲的故事
.
母亲从竹林里钻出来
鼻尖和衣服上沾满了竹锈
她边走边唠叨
今年和去年一样   包四十二粽子
煮四十二个鸡蛋
四孩一人十个   自已两个
.
初五的晚饭   一家人围在院子的石桌上吃的
母亲品了口黄酒  抬起头
说那弯新月像镰刀
在几千年前 曾捅破了天河
把黄酒洒在雷锋塔前
割断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情缘
害许仕林十几年见不到母亲

听着母亲似真非真的故事
我的思维被旋转了180°
此时的我
却用那把镰刀收割了人间最珍贵的爱

.
端午说吃
文/汪德国
一人一张嘴
一为吃  二为说
可见吃  与人关系有多铁
端午的吃最有讲究
别的不说 就说这粽子
寄托着多深的一种情思
 .
其实  咱中国人的吃
与一个黧黑老人有莫大关系
否则端午里有人也得喝西北风
 .
眼下  一些人谈吃色变
许多人贼喊捉贼
你错怪没错怪这位朋友
 .
不过 有一种吃包着祸心
色彩缤纷邀约着雄黄美酒  
却匿藏着  断子绝孙的诅咒
 
 .
祭屈原
文/壹梧
.
 
@瘦石

清风刚好撩起长袍,两袖
猎猎作响
一腔悲愤切开沧浪之水
一匹倔强的烈马
冲断了肋骨
.
绝望,抬高汨罗江的水
来接纳一枚投射的影子
一块青衫包裹的石头
跌落于江底
.
一千年,两千年
世风剥落青衫
一块瘦石开始显形,拱起了
一个民族的魂魄。

 .
@我有些羞愧
.
我有些羞愧,是因为
写这些时我上了百度
.
我羞愧,是我以为“香草美人”就是“美人”
我羞愧,屈大夫的体内
流淌的不光有月光和酒杯
其实,还有经书里的千古遗恨
.
我羞愧
今日的新闻里,常是些
某领导违规跳江了
某家人争房产跳江了
某情人失恋跳江了
再也无人,因改革无路跳江的
.
我更羞愧的是,前些时
有个“国家精神”奖有着落了
.
长江比汨罗江大
如今的长江也比汨罗江浊
地球人都知道环保啊
范某某,你要是跳下去
长江水就清了


.
端午遐想(外一首)
文/百灵鸟
.
故国和鱼腹,只隔着
一条江,涟漪是无可救药的病垢沉珂
端午是祭日,也是喜节
我宁愿母亲手中的绿叶粽,是命中力极准的糖衣炮弹
准确无误地击中汨罗江心脏
和一江鱼虾的心慈手软
.
不要怜悯抱石投江者
他怜悯朝野匹夫,和整个楚国
他心中有诗歌的信仰,怀才不遇,和楚国的悲鸣
 .
我宁愿一枚菖蒲,就是一把利刃
斩断楚都,命若游丝,或命悬一线
我宁愿一株艾草,就是一枚钓竿
钩起一怀愁绪,和盘亘诗人心中,仰天慨叹的
声声《天问》

.
@端午述怀
.
启明星占据着东部,像不像佞臣当途?
叽叽喳喳的麻雀,像不像朝野上下的窃窃私语?
门楣上的艾蒿和菖蒲,像不像郢都懦弱的政权?
刚出笼子的粽子,像不像五花大绑的真理,亟待口口相传
或付诸实践?
.
暗下来的黄昏,像不像屈子心头堆积如山的郁闷?
当一杯雄黄酒,就能把爱情变成蛇妖
士大夫的信念坍塌了,支撑楚国那块倔强的石头
愤然投江自尽了
纵有《九章》《天问》,也道不尽屈子的决绝与悲愤
.
人们纪念诗人
千百年来,那些龙舟都在打捞沉沦,以及
被漂洗过的诗歌

,
                                                                            
又是端午
文/荷叶田田
,
时空交错
亘古阴阳离别的哀殇
又是端午
颤抖的汨罗江泪雨滂沱
.
龙舟、艾草、缭绕的粽香
思念、追忆、千年的期盼
在大江南北,在汨罗江畔
定格成永恒,无法触及的痛
深入黑暗的江底
深入冰冷的骨髓和血液
凝固的思绪无法呼吸
.
行者的脚步沉郁如钟
流泪的心情抽泣如雨
现实与梦境交错着
一个高大的身影,孤独地
穿梭在天上和世间

.
端午帖
文/许之格
.
 包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一个以诗为引的节日
.
 其实,我并不懂诗
 就像我不懂你
 但是,在很多时候
 又想抓住一根稻草
 努力的,不让自己被浊浪淹死
.
 我把安丰塘和瓦埠湖都看成是汨罗江
 苇叶裹糯米看成美人蕉
 在艾草与麦芒间
 汲取幽香
 连同那五月的雄黄酒
 一起供你啜饮
.
 一种特殊的纪念
 像是一片很轻的方言
 落地,有瓦碎之音

.
端午,赠你艾草
文/ 赵方荣
.
我吟,屈子就在眼前
身披五彩诗句。风骚二千年多年
受其荫庇,有口福之享。此刻
我独赠送你,艾草
以祭你:明德的品质
香草美人的理想
.
踏着《九章》的节拍
心随《天问》的怀疑和探索
倾听《九歌》的情怀
望正义之词如星星之火
每年这一天,万众悼念忠魂
中国梦里就多了些美而不屈的灵魂
艾草。尘世。   人生——
从此有了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厚重

.
过端午,思亲人(外一首)
文/孙明亮
.
一片片粽叶
裹着饱满的思恋
一根根细线
连着故乡的疼痛
.
真想如蜜蜂一样
踩一缕清香
包在粽叶里
留下一角微笑
.
沸水煮熟的沉重
容不下岁月的牵挂
在心里被包裹着
一口一口咀嚼咬碎

.
@与你远行
.
乘一叶扁舟
驾着漆黑的夜晚
荡漾在诗歌的故乡
手捧离骚一起徜徉
.
听你放歌
把悲哀惆怅流尽
看一池春水荡起九章
把浪漫唱响
.
同在一叶扁舟上
穿越唐诗宋词
品诗仙遗风
与楚辞共享橘颂
.
让毕生的遗恨
在时光泪水中
染红汨罗江
捧着九歌远行
.
让一叶扁舟
勾起你的魂魄
让那豪放无羁的声音
一起走进诗歌的苑庄
.
让当今的绿叶
能祭出春夏秋冬的明净
让警醒的中国
不再有血泪的重复

.
端午遐想
文/李亚
.
又是一年五月初五
粽香飘
节味稠
大街小巷艾蒿高悬
江河湖海竟龙舟
天地间
聚焦汨罗
万众公祭屈子平
为国为民实堪忧
祖上遗风
当秉传永久
各地风俗依旧
看今日
金黄原野
霎时变绿洲
山河壮美
国人傲立东方之首
发愤图强
赶超寰宇一流
雪国耻
让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潮头

.
端午记
文/赵少刚
.
十七年前,我从中考的考场下来
爸爸妈妈从水田里插秧归来
弟弟在锅台里热饭
妹妹撒水清扫庭院
鸡鸭归笼
大黄狗在空旷的麦场相互追逐
太阳露出一天中难得的温柔
这是2001年端午,一个普通真实的场景
那一年 卡在记忆得缝隙里
积土成山。
                 
                             
.
  屈原
        ――不为纪念的纪念
文/张家政
.
二千多年过去了
对于楚国,我一无所知
就像对您身世一样
伟大的诗人,除了尊敬
.
据说您生活在一个黑暗时代
不然,作为一个堂堂大夫
您也不会抛妻离子
把长衫一掠
一头投进一个叫汩罗江的地方
滔滔湖水,芦苇拂动
一圈圈涟漪犹如您最后一瞥
.
一双白鞋子,遗留岸上
据说二千年后一位叫海子的诗人曾在梦中见过
以此效法,卧轨自杀,腹中尚残留一只橘子
.
您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您走后,人民并没有忘记您
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的这天
开始抱粽子,划龙舟,诵诗歌
以您的名,欢度传统佳节
.
您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假如您要活到今天,适逢盛世
再写《离骚》,人们就要笑话您
尽发牢骚之言,不成熟
若再投一次江,除鱼虾欢呼而已!
.
二千年过去了
诗人早已离去
时值端午节来临之际
也学着祝福一声吧:“端午节快乐!”



端午礼赞〈外二首〉
文/李学林

端午,
粽子与蒿草装点的节日,
忠贞与爱交相辉映。
.
古老的文明、民族的精神,
通过幸福而欢乐的心情,
得到了递进和传承。

.
@悼屈原
.
屈子安在?
根植于楚国大地,
屹立在高高的峰巅之上,
如同盛夏午时的太阳!
.
屈子安在?
汨罗江掀起过惊天骇浪,
沉冤的石头,
依然横亘在波涛之上!
.
屈子安在?
一篇《离骚》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自古及今始终诠释着,
楚国的国殇!
.
屈子安在?
圣洁的灵魂向上飞升,
碧绿的粽叶,
包裹着无限的景仰!
.
屈子安在?
在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海洋,
在青山绿水之间,
在中华民族腾飞的路上!
.

@插艾的传说
.
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
身上背着大儿,手里牵着小儿,
兵荒马乱中艰难地逃生。
被一位骑马的将军发现了,
扬起鞭子不解地吼道:
“你这女人真是毫无道理
怎么可以背着大的拉着小的逃命?"
女人从容地回答:"将军容禀,
大的是嫂嫂的儿子,小的是我亲生,
姐姐巳死于荒乱之中,我尚且幸存
扶孤成人是我的本分!"
将军深受感动,
翻身下马,
顺手从地上折断一根蒿草,
高高地举过头顶,号令全军:
若看见门头上插有这种蒿草的,
决不许惊扰。
将军面对这位母亲,
深深一揖,
恭恭敬敬将蒿草递到她的手里,
叮嘱她将蒿草插在门头之上,
不要再四处逃生。
这位母亲一路折着蒿草,
逢人便送,反复叮咛,
挽救了很多生命。
这种蒿草与"爱”相谐,
一直插到今。


.
端午节
文/李艳
.
遇到一个日子,就好像
邂逅一位故人
一只鸟儿便可以绚丽
苍茫天际
.
我在悲伤中沉沦
而江海遥远
被往事枪口击中的时候
你已不知所踪
.
伤口历历在目啊
如同誓言!
.
这些
我不愿归结给屈原、汩罗江,以及
让亲人们,再次聚首的
一缕馨风

.
艾草香里,一壶酒
文/时培余
 .
手捧一壶老酒,尚存郢都的温热
让我为你斟一杯吧,屈子
五月的汨罗,江水微寒
且饮一盏
此去山高路远
谁把艾蒿铺满
 .
举杯吧
暂凭清酒
理一理狂乱的思绪
谁把你流放
你又在为谁忧伤
 .
不羁的胸腔里浊浪翻涌,
辽阔的楚国疆域
一腔情怀,无处安放
 .
我醉了
你自清醒
行什么酒令
放什么样的高歌
待杯中酒干
我抱着酒壶入眠,梦不曾走远
 .
梦里的每一寸山河,都有身体的温度
你低吟橘颂,朝我们走来
一梦千年,何其修远!
我醉倒,空气里有几分旷远
.
为美丽的山河——你依依眷念着的故国,
五月粽子的醇香,
艾草千年不变的操守
三分沉醉足矣,须留七分爱恋
于这醉人的时代

.
粽叶为你飘香
  文/陈晓红
.
五月初五
我用吉祥的五色丝线包裹的粽子
投向你的水域
江面清香绽放
.
化身跳跃文字的粒粒糯米
被诗歌的粽叶层层包上
包上的梦想  传承  心愿
跳进江心随波逐浪
.
绿色的粽叶万里飘香
飘出的诗行
裹紧祝福  依着怀念
乘着波浪吟唱


.
汨罗江
文/陈曦
.
每逢五月初五
时光没有让汨罗江的水
平覆
也没有让那段历史从后人的
心里移出
反而兴起更多的文人墨客 握紧笔杆描述
.
粽子一年一年的包着
不会停止
屈原一年一年的活着 没有离去
他刻画在百姓的心里  他在泊罗江水里
悲愤
.
一直悲愤   随着波纹 有时
卷起   惊涛骇浪    有时仿佛看见
他抱着那块坚硬的石头向江心沉

.
端午记(外一首)
文/黄圣凤
.
关于粽子,屈原在生前并没有吃过
在他死后的日子里
不仅他,他身边的鱼、虾、蟹、乌龟
河里面所有长嘴的,只要愿意
都可以享用
那一天,是人们共同的五月初五
那天不是祭日
是一场生命的狂欢
流水,在古今人们的沉痛里穿行
粽子缝合了一切

.
@端午感怀
.
五月的大地,绿齐腰深
河水并不顾忌什么
只屈子大夫顾忌着摇晃的朝廷
那些操着各种口音的鸟
吃着楚国的粮食
唱着驳杂的歌
屈子捂不住一阕焦急的天问,他
捂不住内心的孤独
于是
一个人,坐下来,与一条河流长谈
.
他决定与河水联姻
与水草互换骨肉
他决定与云霞融为一体
与天上的星星交换灵魂
他决定,永远,永远地沉下汩罗去
成为一个永不生锈的人


.
端午记
文/张子磊
.
孤单的影子   在水面
越清晰   越虚无
.
佩戴芳芷与艾蒿的江水
迴流向东
.
它安静地喧嚣着
一下一下   拍打
千年的堤岸
.
楚国的江边
有人凭心叩问天穹
有人月夜掩涕浪浪
.
招魂的人不愿回头
恍然间
.
我们正在老去  
江水激荡
楚国依然年轻

.              
端午怀古
文/冷昌梅
.
五月五
又是榴花繁茂时
那样热烈鲜红
仿若生命般奔放
.
黄昏斜阳
依着浩荡的江水
吟离骚
诵天问
苦读青春年华
.
门前艾叶清翠发亮
五彩线缠绕玉粽
香飘十里
风声在耳边徜徉
.
龙舟争渡
擂鼓声
呐喊声
壮怀激烈惊吓鬼神
凭吊圣贤忠义
孩子们手舞足蹈

.
端午
文/陆秀红
.
五月,开始一段征程
前方麦子成熟已经收获
麦茬是土大夫的脚印
咳嗽一声,田垅有了皱纹
.
带一把泥土跳进江心
江水顷刻浑浊
腰间的长剑依旧漂泊
闪烁烈日的光芒
.
眼泪种在岸边
两千年,战马嘶鸣着倒下
农夫守着孙儿从清明赶来
一路喘息捡着车轴碎片
.
仰天,长问
雷雨也许在明天降落
淋湿了竹简
那一行行离骚苔花浓郁

.
乡下,遇见蓼叶
文/张宏雷
.
出大裂谷的游客手里的绿
猛地发现又一个节近了
开发区破落的村舍
后山的它让人想起粽子
想起千年也忘不掉的人
 .
读过那本叫《离骚》的书
感受到他满腹的黄莲
窝了一肚子的火
以至于他不得不系上石磨
投江与国生死与共
 .
那天我从乡舍采来叶子
清香几千年了还缭绕鼻前
妻说离过节还远
放在盆里的青黄了卷了
如那远去的楚国君子
只有那天的锅和江面龙舟
还那么火热清澈
(20180610)
 
.
端午节
文/木子
.
小时候
端午节是一个粽子半个鸡蛋
长大了,端午是孩子的一双虎头鞋
一个红肚兜
.
中年以后啊
端午节是一川江水
缓缓平息
龙舟赛事,接近尾声
.
在半醉半醒中
读离骚
诵天问
满头白发时才懂得
端午节是诗人的豪迈和风骨

.
又至端午
文/柳林风声
   . 
我相信这一天
每一条河都听见汩罗江
沉重的叹息,每一滴水都重如千钧
 .
从湘江到长江
每一艘龙舟
虔诚地举起禳灾避难的旗子
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为一百七十余行诗句的卓绝不息
.
这一天
船浆和梢歌让惊涛拍岸
开启招魂的旅程
所有的人一起,向率真和锋芒
向独立不迁致敬

.
端午节怀念
文/孙军
.
是母亲用粗糙宽厚手掌
在老屋门前竹子年轮上剥下风霜
用头上青丝
扎起一个个快乐时光
.
我亲手把菖蒲挂在老屋门上
屋内弥漫着艾香
母亲走了
黑暗和忧伤乘虚而入
我苦苦追寻
.
追至汨落江
母亲亲口告诉我屈原投河的地方
几千年的打捞求索
.
学着母亲拔下头上白发
拿出老屋笋叶
循着竹子的方向扎一粽子
投入江
祭奠我们的汨罗江

.
粽子
文/张正旭
.
岁月拉了又拉
皱巴巴的时光铺满粽叶
糯米露出探寻的目光
被一束《离骚》强光折断
.
血脉和筋骨
镶嵌在五月初五


.
无题
文/一介布衣
.
端坐在一个叫端午节的日子前
沉思
脆弱的血管似乎成了划龙舟的
木浆
只是怕汨罗江的水太深太深
稀释了两千多年来不变的
粽香

.
粽子
文/陶奎
.
曾经,粽子投入水里
给鱼吃
鱼吃粽子时
放弃了对人的惦记
.
如今,粽子投进商超
鱼浮出水面,行走大地
鱼再吃粽子的时
贴上了缅怀人的标签


.
端午祭
文/张远东
.
年年端阳五月五,
岁岁离骚插菖蒲。
雄黄酒,
谁解其中苦?
屈子身殒志不屈,
英名垂千古。
一曲离骚恸华夏,
忠烈尧舜哭。
 .
五月鲜花岸边艳,
龙舟逐浪急。
号角催,粽叶香,
美食只与多情鱼。
汨罗江水无边愁,
忠魂不朽兮!
凭空望,
雁过鸟声稀。
 .
楚时明月,
见证多少英雄豪杰!
菖蒲水剑在手,
挥舞斩千邪。
风霜雪雨穿越两千年,
愈见品高洁。
世界遗产,文化端午,
碧艾香处人和谐。
 
.
端午,写给妈妈
文/月下春风
 .
妈妈,粽子上的小丝线
千千绕,根根牵
我担心解开每一根,都会碰疼系在
你心上,丝丝缕缕的惦念
 .
妈妈 ,粽叶衣千件
叶叶新,件件暖
我担心脱下哪一件,屋外的风雨
都让你放不下心
 .
妈妈 ,团团圆圆的棕米  
个个香 ,粒粒甜
可我不敢尝呀 ,妈妈
我担心不小心,会碰到你白发里的唠叨
泪花里的叮咛
 .
端午又至,艾草飘香
妈妈,我给你包粽子时
真的没有流眼泪,只是
心里的思念 
一片海似的咸


                                 http://s16/middle/437a0cf5gace084ca5d0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