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杨浦二模作文: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惟一能改变我们和山的距离的途径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人们可以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改变为银,适应是金
高三(6)班
李丹书
“我听到鸽子扑打空气干涩的声音,顿感飞翔的艰难。”有人这样说。人生于世,必遇重重阻力,不论是来自社会还是来自内心,人们都会惶惑:努力改变现状,最终可能会折断翅膀,但又要如何适应才能不落入妥协退让的牢笼、不丧失振翼的能力?
我以为应持有这样的态度: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那又如何界定何者可变而何者只能适应呢?
其实,二者之间并无硬性的界限,甚至可以说,学会如何适应正是实现改变的途径。史铁生的疾病无法改变仿佛是确凿的,但他却最终适应了它的疾病,达到了内心的平和而成就了作家之路,他改变了上天强加给他的苦难了吗?貌似没有,但通过顽强地适应改变了苦难对他的影响,将肉体的苦果转化为了精神的硕果,没有对命运的适应,谈何对命运的改变呢?
适应为金,改变为银,但一定是有原则的适应才是金。我们清楚地知道外貌、出身、疾病等只能接受、适应而无法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为自己不去努力而找理由,人生的态度、习惯等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只有在改变后对不能改变之事的适应,才真正焕发出金子的光芒。
适应是教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这是“改变”的另一种写法,著名媒体人蔡春猪在初知儿子为自闭症患者后,内心几度在崩溃边缘徘徊,而最终以幽默将痛苦平实地在《爸爸爱喜禾中》道出,这适应必是在内心与思想激烈挣扎与斗争中诞生出的的平静,被称为“中国自闭症之父”的他,很好地诠释了适应如何将一位不幸的父亲,转化为千万个拥有同样不幸的家庭的引路人与精神激励者。
适应也是一种包容,是对无法改变的事物透彻了解后对自我与初心的保护,这个世界的不公可以暂时适应,因为我们在积聚能量后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改变它;这个时代的黑白颠倒我们可以忍受,因为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文革时期,傅雷等大家的自杀固然是其气节清高的体现,但他们若能适应、忍耐,在黑夜中寻找光明,肯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实在是令人扼腕。
适应是断崖中生长的虬曲古松,适应是七贤们竹林里传来的泠泠琴声,我们要改变,但终有许多无法改变,于是要适应那无法改变的一切。
适应与改变
高三(6)张菁菁
有位哲人曾说: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人生中万事确实应该这样,总会有与我们的想法与理想不一致的现实存在,而怎样对待这样的不一致,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世上的不合理之处总要有第一个手执改变大旗的人的出现才得以优化、改善。陈涉、吴广深感当时秦统治者的暴虐,引领百姓、士兵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农民大起义,楚人一炬,烧毁的不仅是一座宏伟的阿房宫,也是秦多年的残酷统治,楚人高举的是自由,是希望。面对世间可以改变的不合理,要勇于改变它,只有这样,才能跳出不合理的束缚,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但世上不合理,也总有些无法改变的。愚公移山,最终取得成功,靠的是神灵的帮助。现实中当然没有神灵,如果一心想着要同愚公一样靠着自身力量去搬走大山,想必只会换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止境却没有回报的结果。很多事物是无法改变的,一味去改变,只会像用鸡蛋敲石头一般,最终头破血流。此时,学会适应,十分重要。
也许你会说,如果总是适应,就成了懦夫、愚民。但适应不代表懦弱,适应更不代表愚昧。与之相反,学会适应代表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无法改变的拦路石时,学会及时调整方向,改变策略;当理想照不进现实时,学会略微改变航道,或许有时的改变会让你更加接近理想;当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不可移动的路障时,尝试着更换方法。要知道,在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前,适应永远不会只有弱者才会做的事,只有自以为强大,妄图凭借一己之力去硬碰硬而不知变通的人,才是真正的愚昧之人。
当然,学会适应也绝不应是你遇到一切困难就立即退缩的理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从适应中强大自己,苏轼被贬后的自适山水成就了一代文学奇才。适应永远不是你不前进的理由,永远不是你向现实屈服的借口。适应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向前,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张晓风说:“世上总有秦火烧不完的书和法钵罩不住的柔情。”即使是在无法改变的事物面前,也请永远怀有希望,永远怀有善良。
知难而变
高三(6)严可欣
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探讨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现代人也常有这样的人生困惑,当自己与环境发生冲突,究竟是改变自己,还是改变外在?于是有人说:没有移山之法,但山不过来,我却可以过去。我们可以改变可以改变的,适应不能改变的。
改变可以改变的,是创新。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都是改变的成果。人们发现了可以改变的地方,便不断发展。于是当人们不满足于信件了,便有了电报,不满足于电报,电话就登上了舞台,之后又有了,手机,视频通话。人们总是不断改变所能改变的,推动世界的发展。
适应不能改变的,大概是一种生存。若不是生物积极适应自然变化,恐怕也不会有如今这个绚丽丰富的自然界。一个人如果不去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恐怕也难以生存立足。适应不能改变的,虽然改变不了外在环境,至少还可以改变自己。
但很少人愿意去尝试改变看似不能改变的一切。诚然,人要去适应,但如果一味适应一切,不也成了麻木不仁只知顺从的愚民了吗?法国的大革命,晚清的辛亥革命,都是人们为了改变不能改变的,而做出的努力。如果一个社会充斥着黑暗,再一味宣扬适应,不也是荒谬的吗?就好比一群人关在屋子里,明明快闷死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发出呐喊,号召大家冲出困境。一味盲目的适应,可能只会迎来自己的死亡。
有人也许会认为现实难以改变,因此放弃了尝试的机会。改变不能改变的,本来就是一种知难而上的勇气。是的,就算做出尝试,可能也扭转不了局势,但一个人在不断抗争中也可以磨砺自己,得到进步。一个人想改变现实,也许是痴人说梦,但一个人的力量却可以感染更多的人。就好比一颗咖啡豆并不能使水的滋味改变一丝一毫,许许多多的咖啡豆加起来,也能使无味的水变成醇美的咖啡。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但千万人的力量也是可以改变环境的。不然《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怎么能引发起声势浩大的黑奴运动呢?
世上没有移山的方法,山不过来我过去,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但我们也应当具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去尝试改变着看似不能改变的一切,怀着愚公的精神:山,不过来,我便移山,也许总有一天,我会把它挖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