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届虹口区一模范文

(2018-03-19 16:09:0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生习作

2017届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 范文

材料:

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群密集处总显得热闹而繁华,但哲人们却总在说独居有无止境的好处。你对此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直面孤独

                                   高三(6)李丹书

  一百多年前,梭罗逃离了人群,逃到了宁静的瓦尔登湖畔,与孤独作伴。常人惧怕孤独,因为当繁华褪尽,无聊空虚便会咬噬心灵,而梭罗拥抱孤独,独居中,她获得了充盈。

  孤独就像瓦尔登湖的一潭静水,明澈如镜,映照思想。对于哲人来说,他们直面孤独,任由其如湖水般上涨将自身淹没,思想也犹如浸在水中清凉世界般清醒,与水面上的现实世界隔绝,这也许,会让人窒息。周国平在地下室中守一孤窗,解读尼采时,几度濒临崩溃,但只要耐住了考验,就能重新体会到孤独的静好是多么方便了深入的思考——周国平最终耐住了孤独,完成了学术巨著。当他走出地下室,他同时也带出了一颗孤独磨砺后愈发充实的心。直面孤独,让它在哲学的海洋中遨游,抛开现实的世界,从而开拓了思想领域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没有独居过的浮躁人群,终究无法潜入孤独的湖底领略深邃。

孤独也像床前的明月光,美,只有当独自发现与享受时才更加纯粹,因为此时你心无外物,只有天地、自身、美之间的共鸣。尽管电视上的《中国诗词大会》沸沸扬扬,但你知道众人眼光聚焦之下,那掺杂了多少竞争与吹捧,哪里会有独啜清茗细品诗一首的心灵触动呢?哪里能跨越千年与古人心意相通呢?

  孤独不仅让你品味到美,她本身也是一种意境,“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的孤独是寂寥中的禅心;独坐室中,读书至深夜,猛然发现,“一轮残月映溪水”,是古代学子的宁静心绪,用美的眼光审视孤独,别具一种清冷的美,因此,独居也值得享受,美,就藏在孤独之中。

 孤独,又披了司马温公一身的淡泊,隐居于历史的篇章中。修《资治通鉴》的十年间,司马光深居简出,潜心治学,他的孤独铸就了千年流传的帝王之鉴。于他来说,孤独不是一场难熬的拉锯战,而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翻开《资治通鉴》,孤独的馨香,至今不散。

 直面孤独,它能令你走向超越时空的哲思,能从美的灵性中沁养你的心脾,也教你执着、坚守。

  

 

何需独居

 高三(6)杨洋

 

自古以来,哲人们多强调世事繁杂,不堪与谋,只有独居方能陶冶心性,以至得到善终。

于是各位哲人不懈地举出陶渊明等享誉后世者的例子来证明其观点,仿佛人生来便只有日隐山林,独居无友这一条路可走。我却对此深感不然,批判些说,脱去独居的外壳,我们看到的只有一些人他们以独居为名,欣然享受着宁静生活,而实际上他们的举动不过是一种逃避,逃避现实的功性的不可耐,逃离他们所认为的满是陷阱,满是嘈杂混乱的生活。以出世的方式抱着悲六悯人的看客心态蔑视尘网中追名逐利的大多数。

但我们不妨细究一下谁更加可笑。人是群居动物,这乃是不变的真理,在历史的大河中从未见过一群追求者独居的散客生活,同时又能不断地发展的。是因为群居的互相交流协作,才促使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向今天这个繁荣的世界。当那些独居这悠闲地坐在家中,享受着高速发展的世界所带来的便利,一边宣传独居有无止境的好处时,他们从来想到他们身旁的这一切从来不会是这一类人所创造的,真可谓讽刺至极。

因此我认为入世应是我们的选择而不需独居。人群密集处总是有热闹,繁华,有人认为繁华落尽,尽剩孤独,喧器终会散尽,喧席终会散场,那么这一切意义又在何处?意义便在于我们彼此身处尘世,则以受其牵绊。独居能够带给我们一时的宁静,一时的解忧,但那些以此为名者纷纷逃避和一现实,而其最终的结果便是于不知不觉中沦为平庸的俘虏。世人并非会赞赏其高尚品格,而是蔑视他的懦弱和不敢面对现实的胆怯。

作为每一个个体而言,入世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在享受中度过一生,那样与独居者的平庸并无差异,相反,我们理当持有披荆斩棘的态度,既然我们躲避不了热闹繁华,那便去接受它,既然我们注定要面对苦恼,烦扰,和随时在暗处等待着我们的陷进,那不妨去克服它,因为那里才真正是生活意义所存在的地方。

何需独居而无友,何需为惧怕尘器而躲避,未来是无畏于群居的人们方能开辟的。

 

 

            留些时间给自己

             高三(6) 丁劫  

人们总是对热闹非凡的事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那里火热,那里繁华,那里始终充满了我们想要的相聚和温暖。可狂欢亦是孤独,是一群人的孤独。车水马龙的繁华、川流不息的声色,只能喂饱你的眼睛;内心的空,只有独处时才能填补。于是我们有了下半句,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独居和相聚究竟为何而不同呢?当我们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妙语连珠,我们却是肤浅的,是浮躁的,这一切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是这周围的人与环境要求着我们变得识大体、懂人情。这里的关系与情无关,更似于利,实在是让人厌烦得很。可独居时,我们便是放松的,我们拥有大把的时间与自我对话,而累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说。你的思想将成为你忠诚的伙伴,你的喜怒哀乐它都替你保藏,甚至也不会过分亲昵让你紧张得喘不过气来。那将是一份令人舒服的,让人宽慰的陪伴。独居到底也不是孤单,亦有着无止境的意义。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留点时间给自己吧!关上房间,放上你最钟情的音乐,躺在你最熟悉不过的房间里。时间总会过得很慢,你有时间一点点管理自我的情绪。人只有静下来才能去思考、去反思,去一点点清晰地剥离出自我,你会看见平日里你忽视掉自己身上的缺点。那些自私、贪取,那些似乎保护你安全走过人群不受伤害的带刺的品质将让你羞愧,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不完美、小任性甚至是阴暗。思索让你正视它们,摒弃它们。后来,你打开了房门,心中想起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丰富的人,留点时间给自己吧!没有人能打扰你,你可以端坐在桌前看一本好久没看的书,慢慢忆起上一次它带来的感动。当然,你也可以关上手机窝在沙发里,漫无目的去欣赏墙壁上的画作。或许那一副平常的装饰画,也在此刻有了风情万种。丰富的人,终究不在于拥有更多的见识,更在于用一种简单的目光,将平凡的生活看成一部传世的影片。而这一切,你只有独处时,才能感受到。

如果你想成为你自己,留点时间独处吧!你终于卸下了防备和老练,独处带来的不是一段时间的相离,是为了你们再次相遇时更好的自己。

你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想起这首歌,原来,相遇是幸福的所在,可独处将成为你酝酿幸福的点滴过程。

留些时间给自己吧!你甚至也不必成为哲人,早已知道,风景这边独好。

 

 

身处人世  心居云端

 高三(6)潘宇涵

 

无论是武侠小说里功夫盖世的绝顶高手,还是西方童话里的妙语警人的智者,都是离群索居,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小破房子里晨钟暮鼓,安之若素,感悟真理。

这种人物设定,是合乎常理的,不能忍受独处的人,麻木于眼前的苟且的人,是注定当不了世外高人的。因为独居给人以无限的灵感,启发他不停地做更深的思考。我们所熟知的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个人劳作、生活,然后,他几乎以超前于历史的高度,反思了工业文明带给了人类什么样的纷繁喧嚣。他说,人身上最美好的天性,宛如果实上的粉霜,是一定要轻手轻脚地对待,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人与人之间,却未能如此温柔地相处。于是,他远离了那种世俗的粗暴的相处模式,也确实成了一颗最纯洁的果子,正如翻页家徐迟所评价的那样,他是如此简单而孤独,又是如此馥郁而芬芳。

梭罗完美的诠释了独居永无止境的好处,但是,难道非得远离人群,难道只有与世俗决裂,才能深度思考,达到凡人达不到,甚至望不到的高度吗?

杨绛先生有诗云: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只要有一颗淡泊的人心,无论身处何等喧闹的尘世,都能获得平静,都能达到不同寻常的精神高度。不是所有文人,都有一个富春山,而在尘世小园甚至宦海沉浮中的士大夫,未必就没有高尚的节操。为什么非得用独居来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怀与众不同呢?刘震云说,有些作家,白天睡觉晚上写作,我不和上帝闹这个别扭,上帝给我们太阳,我们却浪费电。不错,通过独居来冷静自己,和通过黑夜来掩饰自己的浮躁,不是一样矫情而虚伪吗?

真正的独居,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的独处与孤独,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灵在疏离纷扰后深度净化并达到了一个孤独的境界。如果你的心田寸草不生,那你在哪里都不过是个最低级的生物;如果你的灵魂碧波荡漾,那你在哪里都可以在精神世界驰骋。所以,重要的不是你和多少人有来往,也不是你住在哪里,而是你在想什么,做什么。梭罗即使重返了人群,也依然纯净高尚,因为他有着美丽又孤独的心灵。

身居人世,心处云端,这是一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境界,苏轼曾云:此心安处,便是故乡。正是此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