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小北朋友圈里最热门的话题
就是“奥斯卡乌龙事件”,
颁奖人拿错信封,将奖项颁给《爱乐之城》
剧组已经上台领奖,
结果发现最佳影片其实是《月光男孩》,
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料有木有,
也是大写的
在满世界都在聊奥斯卡的同时,
大家也不要忘了今天是“二月二 龙抬头”的日子呀!
下面由小北给你讲讲老北京的习俗
1、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大家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美其名曰“剃龙头”。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因此,在北京,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2、
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北京人的春饼讲究有几样小菜:凉拌豆芽、摊鸡蛋,天福号的酱肘子。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
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3、吃豆面糕
在北京,还有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
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所以今天小北决定下班后先去理个发,
然后就回家吃春饼,
同时刷一遍今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你们的二月二怎么过呢?
图片、文字综合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
更北京 从心发现北京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