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的文化自信
(2023-04-27 15:23:46)较之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其中“文化自信”在四大核心素养的首位,凸显了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三大主题一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救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这些主题必须是“优秀传统”,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围绕伟大的建党精神,革命文化的内容主题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主题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过程由感知、认知、认同、强化、内化的组成。先指导学生结合文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感受体验,再通过《社戏》《安塞腰鼓》等文本了解民风民俗,从古诗词中感知传统文化。认同是在认知基础上,在个人内心中产生热爱的情感和心理归属感,随之不断地强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