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教育漫话》有感

(2023-03-21 21:58:33)
标签:

365

教育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的著作,那含哲理的文字,深入浅出的描述,拨开了心中的层层雾水在道德教育方法问题上,洛克提出了一些意见,当然不少观点是积极而正确的,但也有值得我们探讨的。

书中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儿童是应当受到棍棒教育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棍棒教育可否有其它方法替代?完全可以,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改造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羞于犯错,那么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替代棍棒惩罚,不一定要让孩子 受皮肉之苦,但是顽固与反抗应该需要用一种强力去克服。棍棒教育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的方法。

教育子女确实涉及许多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孩子的品行出现状况时:会说脏话了,会说谎了,无视尊长了等等,这时必须要有作为家长的明朗态度:你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品行出现问题,应该感到羞耻,应该不再有下一次。而这时如何处罚需要看自己的孩子的性情和出现事情的缘由而定:例如如果严厉的责骂和眼神足已让孩子感到羞愧,那就不再需要用操棍棒花力气了;如果孩子性情顽固,不以为然,为自己辩解,那么可以大声训斥甚至棍棒惩罚也不为过。书中很多地方过多的强调的是家长的威信,忽视了做孩子的想法与自主。结合目前较为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而言,有许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应有新的改变,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宗旨都是一样的。当然,这个经验只适用于家长对孩子,而非教师对学生,我想现在的教育中,没有谁敢用棍棒教育。

书中提到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具有去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发挥得容易熟练则靠及早练习。”洛克很重视习惯的培养,而且这种培养一定要早。他认为,从小就应让孩子习惯于服从,因为小时侯自己的意志不习惯于服从其他人意志的人,长大后,他也是很少会去服从自己的理智的。所以,他崇尚的是一种家长作风式的教学,“小孩小时侯要将父母作为君主去畏惧,长大后视父母如朋友去敬爱。”读到这句话时,又觉洛克大师的教育有点理想化。这种教育首先对父母的要求就非常高,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孩子们形成良好德行的必要条件。父母如何把握好由“君主”到“朋友”的角色变化呢?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该松手呢?我想所有的父母都说不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多大都是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从小使他畏惧父母成为了天性中的习惯,长大后他能视父母如朋友吗?当然,洛克大师还是向我们提出了最重要的教育时机,就是“及早”。所有的教育都应及早,要重视习惯,所有的习惯都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养成的,所以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而且,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必须树立威信,必须注意德行,必须懂得培养孩子的习惯。

    书中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关于 “顽梗”“礼仪”“啼哭”“撒谎”……都有精辟的见解,细细读,细细品味,再对照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