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实现核心素养时代高中美术的教学优化(原创)

(2018-09-17 22:04:24)
标签:

教育

文化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教学改革正在从"三维目标"的传授转变到"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课本、课堂不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如何打开思维,打开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美术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长期关心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因此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研究将知识技能型的教学转变为素养获得型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本文中,笔者将从“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提出的意义、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高中 “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等方面,探讨、分析高中美术的教学优化在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的实现。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教学改革正在从"三维目标"的传授转变到"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课本、课堂不再是美术教学的全部,如何打开思维,打开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美术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长期关心的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因此需要围绕核心素养,研究将知识技能型的教学转变为素养获得型教学,从而优化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中应当具备的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学习、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等内容,是最关键核心的素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学科素养,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是看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学科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美术学科也不例外。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提出的意义

  我们过去的教育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2000年课程改革前的“双基”时期。第二时期是2000年到2015年的“三维”时期。第三时期是基于2014年由教育部推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下,我国教育课程进入“核心素养”时期。

  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偏重“技”的层面展开教学,在此之后则需要进入“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用艺术的手段解决它们。因此,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这也体现了美术教学将更好地造福于学生、造福于国家。

 

二、高中美术有哪些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确立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作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是对图像符号的认识、比较、辨别。图像具有直观性、真实性的特征。它是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美术表现”是指运用媒体、技术、美术语言,创作有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它是因交流、表达的需要提出的,是人们交往、表达不可少的一种素养。“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中隐含的各种美的因素的感知、分析、比较和诠释。它是人们对美与丑事物的判断,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少的又一种素养。“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可进行创造和实践。它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少的素养。“文化理解”是从文化角度出发,尊重、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它是为了尊重、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需要,是当今社会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美术的学习便可以形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会成为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因此,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

 

三、高中 “核心素养”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优化

(一)、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全面性的美术学科素养。教师对每个教学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化,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个系列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以及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培养艺术素养,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在株洲市第七届学科带头人的复试(上课环节)中,我选择将湘教版《设计》第一单元第二课《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形的异变》独立成课,以Travis乐队的《冬天你可以这样哈气来唱歌》视频片段(视频截图见图1)以及手影游戏图片(见图2)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在教学其它各环节也大量采用多媒体图片、文字展示的形式,尤其是在作业展示、评价环节使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作业(见图34)直面于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美术表现、审美判断”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以及 “图像识读、创意实践”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图1

图2

图3

图4

3、教师培养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时,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手段。建立良好师生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美术素养得到提高。

4、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分层教学、跨学科、跨项目尝试“全课程”教学以及嵌入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在设计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时,我在解决“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学问题时,设计了一个分组讨论环节。按照学习小组成员的整体文化及美术素养情况,将他们分为了三个层次,并为他们设定了难度各异的三组绘画---《阿诺芬尼夫妇像 》和《高士图 》、《小考佩尔圣母》和《圣母子》、《草地上的午餐》和《乡间音乐会》,供其研究讨论。这样,每组学生的教学内容类似,但目的、目标不同,针对性较强。这种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既有利于教师辅导,又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实践证明:它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专业水平效果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美术教学能否做到全员参与,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异质教学要求教师把感觉相类似的学生编在同一组进行教学,不仅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优点和缺点,而且让教师的教学实效性更加具体,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二)、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教师不仅可以在美术课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培养。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我校每个学期都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近60个校本课程,其中美术类占到了不小的比例,如:动漫、手绘、硬笔书法、摄影、工笔花鸟等(见图56)。此类校本班级的学员在专业美术教师引领下,尽情发挥展示各自对其感兴趣的美术核心素养的研究,令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平台上再次补强升华。

http://s4/bmiddle/006u4k14zy7nHMJSyrx93&690
图5


http://s1/bmiddle/006u4k14zy7nHMPwWKk90&690
图6


(三)、在美术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师生来说都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如:色彩对比调和、黑白灰分布、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用笔、线条组织、构图安排、造型设计、元素融入、托物寄情等,教师更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和学生的辅导风格。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我校一些美术素养较高的学生(非专业生居多)每学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十八中杯”中小幼书法、绘画摄影竞赛,屡获佳绩。以在今年上半年一等奖手工作品《钗韵》(见图78)为例,其作者是一名高三年级的文科女生。在繁忙的高三冲刺阶段,她不忘本心,从前期的构思、主题选择、对中国古代钗文化资料收集和研究到选材、制作、文化气韵的布置到定妆,整个过程耗时一个多月。虽对文化复习有一定的影响,但作为指导老师的我每次与她交流时,会惊喜的发现她在“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素养领域的进步与成长。

http://s7/bmiddle/006u4k14zy7nHMTa5Sua6&690
图7

http://s4/bmiddle/006u4k14zy7nHMVHEdB63&690
图8


(四)、增强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美术教师,要将课本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学习内容中的美术情感和思想。通过专门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内容中的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如在湘教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中,课前我问了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孤独吗,孤独的时候你们会去干点什么?然后展示自己孤独时候画的一张国画小鸟,并进行讲解,进而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会有共鸣,对本课的内容会有兴趣,假如很理论的说课,学生的兴趣减弱,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五)、优化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好和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优化,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积极的氛围,学生自然会喜欢美术的学习,这样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首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它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充分的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让学生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来充分认识创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另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重要。高中生作为个体,是有人格、有尊严的人,因此如果教师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阴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受到阻碍,师生情感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优化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与每个学生相遇的时候,要试着润泽他们的心灵,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目标。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  201509. 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 教育导刊.

[2]胡知凡. 201604. 基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与测评[J]. 9-17. 教育参考.

[3]钱丽丽. 201703.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教学思考[J]. 102-103. 美与时代(中).

[4] 徐刚. 200401.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学[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5]李冬梅. 201507. 聚焦美术的核心素养与绿色教育[J]. 新课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