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马六甲------三宝山、青云亭、圣地牙哥古城门、海上清真寺、

12月16,马六甲第二天,上午三宝山、青云亭,中午圣地牙哥古城门,下午海上清真寺,傍晚马六甲河口观马六甲海峡,全程步行。
晨起洗漱后即出发,穿街走巷,小超市买到了面包、牛奶、芒果,解决了一天的饮食。
三宝山位于马六甲东南郊, 为中国本土以外最古老且最大的华人墓群,常被称之为“中国山”,有公路相连,抵达时已近10点。山不高,一脉起伏的绿荫稀疏的丘陵,因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在此驻扎中转而得名。沿小径上山,沿途不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华人墓穴、坟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建于山脚的一排红墙矮屋,似中非中的式样,带有几分童话色彩,派何用?不得而知。来到山顶,远山近楼,尽在眼前。找个树荫坐下,正要慢慢享用牛奶面包,却被突然冒出的两条大黄狗吓了一跳。原来是不远处的一个高台上正用割草机除草的工人带来的。此外,再也没见其他人。
青云亭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寺庙,也是华人甲必丹处理政务及仲裁纠纷的场所。寺庙不大,建材工匠均源于中国,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寺庙外侧有一口加了铁栅栏的巨大水井,称为三保井,顾名思义是郑和驻扎时挖的饮用水井。一侧庭院还有一棵果实累累的杨桃树,工作人员好不容易够着摘了几个给在场的游客品尝,给我的两三个,酸酸甜甜吃了两天。
来到圣地牙哥古城门已是中午。它是葡萄牙殖民者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后修筑的法摩沙堡现存唯一遗迹,为原堡垒四大通道中幸存的结构 ,城门由海礁石建成,厚达3米。登城门山坡,马六甲海峡一览无遗。眼前的断墙火炮,想象400年前海面上的战舰炮火,思绪万千。
行至海峡清真寺已是午后四点。沿街一路向西,尽头右拐上公路后一路向南。公路在荒凉的戈壁滩延伸,不时还可见冒出树冠的潮汐湖,却看不见大海的影子。当清真寺进入视野。马路右侧也有了店铺。左侧一条笔直的大道直达海边的清真寺拱形大门,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入口居然被栅栏拦断!好不容易穿过堤坝边草丛来到外侧,才得以一睹庐山真面目!
同样挡在栅栏外的还有两个白人小伙,同意合伙打的回城,却要先去马路对面喝咖啡,无言以对,抬腿就走。
归途中的潮汐湖已经干涸,大海更是了无踪影,来到闹市中的马六甲河畔,朔行至河口已是傍晚。大桥横跨两岸,过桥洞,河面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