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竞赛规则6

标签:
健康体育文化杂谈 |
第六章 比赛通则
第九条 击球员
一、击球员及击球权
(一)击球员指被呼号后获有击球权的队员。
(二)击球员击出的球无撞击、无过门、出界、满分或击球员犯规时,击球权即告结束。
(三)击球权结束后,该队员应立即退场。
二、超时
(一)击球员必须在10秒内完成击球或闪击。
(二)10秒的计时始于:
1.裁判员第一次呼号时。
2.闪击权发生时。
3.续击权发生时。
(三)击球员超过10秒没有完成击球或闪击,判超时犯规。
说明:
●超时犯规由裁判员认定,裁判员计时为最终计时,比赛队员均需服从。
(四)击球员超时犯规,均取消击球权,被移动的球放回原位。但在闪击过程中超时犯规,按第十六条四中的(二)(三),有关闪击犯规的规定执行。
三、比赛中允许击球员要求确认的事项
出现以下情况,击球员可以要求裁判员确认:
(一)球与球是否接触。
(二)通过三门的球是否与终点柱接触。
(三)过门是否成功。
(四)撞击是否成功及其撞击球号。
(五)撞终点柱是否成功。
(六)停在球门线上的球是门前球还是门后球。
(七)闪击时所放他球是否与球门线接触。
说明:
●球与球是否接触,必须先请裁判员确认。
第十条 有效和无效比赛行为
一、有效比赛行为
有效比赛行为是指按规则规定进行的比赛行为,包括正常比赛行为和犯规比赛行为。
(一)正常比赛行为是指击球员的比赛行为符合规则规定,比赛可以继续进行。
(二)犯规比赛行为是指击球员的比赛行为违反了规则规定,需经裁判员判罚后,比赛才可继续进行。
二、无效比赛行为
无效比赛行为是指在裁判员用时、暂停、替换犯规等期间内,击球员或其他队员的比赛行为。
第十一条 球体移动
一、有效移动
有效移动是指击球员合法击球(或闪击)使球产生的移动。
说明:
●若出现与有效移动无关的犯规行为,该移动仍然有效。
二、无效移动
无效移动是指在下述情况下使球产生的移动,被移动的球应放回原位。
说明:
●由于无效移动导致球产生了移动,被移动的球应放回原位。但是,一个无效移动的球如果碰撞了有效移动的球,则该球移动有效。
(一)因犯规行为使球产生的移动。
(二)因无效比赛行为使球产生的移动。
(三)自球成功通过一门时,碰撞一门前的静止球使该球产生的移动。
说明:
自球成功通过一门后,碰撞门后的静止球使该球产生的移动,为有效移动。
(四)界外球进场碰撞球门或终点柱,使与之接触的球产生的移动。
(五)未能进入场内的界外球的移动。
(六)满分球的移动或满分后造成他球的移动。
(七)击球员身体触及球门或终点柱而造成与之接触的球产生的移动。
(八)闪击过程中造成自球或他球的移动。
说明:[本款(八)举例]
●撞击后,被撞击的球与自球或他球接触时,因捡拾被撞击的球,使与之接触的球产生的移动。
●撞击后,自球与数个他球接触时,在临时移开其中一个他球时,使自球或另一个他球产生的移动。
●撞击后,自球与球门或终点柱接触,因捡起被撞击的球,间接地使自球产生的移动。
●当他球与球门或终点柱接触时,捡起被撞击的球,间接地使他球产生的移动。
●自球与球门或终点柱接触时,由于闪击的作用力使与该球门或终点柱接触的他球产生的移动。
(九)其他由裁判员认定的无效移动。
说明:[本款(九)举例]
●出界球碰撞了界外球而使其产生的移动。
●由于天气等其他原因而使静止球产生的移动。
●队员的衣袖、裤脚或帽子掉下碰到静止球而使其产生的移动。
第十二条 击球
一、合法击球
1、合法击球是指击球员用手挥摆球槌,使槌头击球面击打自球的行为。
说明:
●击球时,槌头击球面先触及地面后,再击到自球亦为合法击球。
二、开球
(一)开球时,击球员必须用手将自球放置于开球区内(图5)。
说明:
●在开球区内,击球员可以改放自球,但必须用手。
●击球员的球槌碰到了没有放在场地内的球不犯规。
http://www.menqiu.com/uploads/userup/19/125E5c31-1160.jpg
(二)击球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临时移开妨碍通过一门的他球。
说明:
●本条所指他球是指停在一门前或一门后未超过7.5厘米的球。
三、续击权
下列情况下,获有续击权:
(一)自球成功通过球门停在界内。
(二)闪击过程完成,有效移动的球静止后。
四、击球犯规
(一)击球员出现下列击球行为判击球犯规:
1、开球时,自球未放置在开球区内。
2、用脚踢槌柄或槌头、用手击球槌或手握槌头击球。
3、推球、连击或使用槌头击球面以外的部位击球。
说明:
●推球是指击球面与球体长时间接触呈同步伴送状态推进。
●连击是指一次击球动作中,槌头击球面两次触及自球。
4、撞击后,他球未停稳时而击打自球。
5、击打还在移动的自球或他球。
6、击球时错击他球。
7、获得闪击权后,没有闪击而击球。
8、闪击过程完成,有效移动的球尚未静止而击球。
9、间接移动球。
说明:
●间接移动球犯规是指球槌击打到地面而未触及到球却使球产生的移动,以及当球与球门、终点柱接触时,槌球触及该球门、终点柱。
(二)击球犯规,均取消击球权,并按以下方式处理:
1、属于本款(一)中1的情况,由击球员拿回自球。
2、属于本款(一)中2、3、4和6、7、8、9的情况,将移动的球放回原位。
3、属于本款(一)中5的情况,自球放到界外,他球放回到击球位置。
4、击球犯规发生在闪击过程中,按第十六条四之(二)、(三)的规定判罚。
第十三条 过门
一、球过门
(一)球过门是以通过球门线为基准,经过正常击球或闪击后使球的整体由球门线的前方越过球门到达球门线后方(图6)。
(二)球成功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依次通过一门、二门、三门。
(三)球从门后向门前移动并停在球门线上(通称门后球),则在随后的有效移动中使球移动到球门后方,过门无效。
(四)球从门前向门里移动并停在球门线上,或球从门后移动到门前,且越过球门线(通称门前球),则在随后的有效移动中使球移动到门后,过门有效。
(五)闪击他球过门时,只要放置的他球没有与球门线接触,则过门有效。
(六)界外球进场时通过球门,过门无效。
(七)界外球进场时,球从门前进入球门并停在球门线上,该球在随后的有效移动中过门,过门有效;如果球是从门后方进入球门并停在球门线上,则以本款(三)之规定为过门无效。
http://www.menqiu.com/uploads/userup/19/125E5cM-4125.jpg
说明:
●球是否通过或停在球门线及边线上,应依据球的投影判断。
二、通过一门
(一)击球员自开球区击球,使自球通过一门并停在界内,过一门成功,称为“一门得分”,获得一次续击权。
(二)若自球通过一门后出界,则为过门无效。
第十四条 撞击终点柱
一、撞击终点柱
(一)撞击终点柱(通称撞柱)是指已成功过三门的球撞上终点柱,称为“满分”。
(二)成功过三门的球停止时与终点柱接触,为满分有效。
(三)闪击他球撞柱,如放置他球时,他球已与终点柱接触,则满分无效。
(四)已过三门的界外球进场撞击终点柱,为满分无效。
二、满分的球应立即拿出场外
第十五条 撞击
一、撞击
(一)撞击指正常击出的自球移动后触及他球。
(二)击球前自球已与他球接触,经裁判员确认后只需击打自球,不论他球是否移动,均为撞击有效。
(三)通过一门时,自球碰撞门前或门后的他球,撞击无效。
二、闪击权的获得
(一)撞击一个他球后,自球与被撞击的他球均停在界内,则获得1次闪击权。
(二)撞击数个他球后,获得与留在界内球数量相同的闪击权。
(三)同时获得数次闪击权时,闪击他球的先后顺序与被撞击他球的次序无关,但全部被撞击的球都必须进行闪击。
(四)被撞击的球出界、满分,则失去对该球的闪击权。
三、闪击优先
同时获得闪击权和续击权时,必须先进行闪击,闪击成功后才可以获得续击权。
四、重复撞击
(一)在续击中,再次撞击被闪击过的球,则构成重复撞击犯规。 (二)重复撞击犯规,按自球放到界外,被移动的他球放回原位方式处理。
(三)重复撞击以前球的移动为有效移动。
第十六条 闪击和闪击过程
一、闪击
(一)闪击是指放好自球和他球后,通过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
(二)放好自球和他球是指用脚踩住静止的自球,将被撞击的他球贴靠自球。
(三)被撞击的他球必须放在界内进行闪击。
(四)闪击权不得放弃。
说明:
●向界外闪击时,应该预先指示闪击方向。
(五)闪击成功后,所产生的球的移动均为有效移动。
二、闪击过程
(一)闪击过程是指从撞击后各球静止开始到闪击成功后,脚从自球上抬起离开为止。
说明:
1、闪击过程中的行为顺序如下:
●捡拾被撞击的他球。
●用单脚踩住自球。
●放他球与自球贴靠。
●将放球的手移开。
●击打自球使他球移动。
●踩球脚抬起离开自球。
2、允许先踩自球后再捡拾他球。
3、同时踩住自球和他球,视为已放好球。
(二)闪击过程中允许以下行为。
1、同时踩住自球和他球。
2、踩住自球后,脚可以旋转或抬脚改踩。
3、放他球时手触及自球。
4、重新改放他球。
5、击打自球的同时击到踩球脚。
6、自球在踩球脚下移动,但未脱离脚的控制。
说明:
●当自球在踩球脚下移动时,如果裁判员判断其移动后对撞击、过门、撞终点柱等有利,则需在裁判员将球恢复原位后,击球员才能击球。
(三)同时撞击数个他球时,如果自球静止后与数个他球接触,则击球员应自己先临时移开第二次及以后需要闪击的球。
说明:
击球员临时移开他球进行闪击的顺序如下:
●先捡起并临时移开随后要闪击的他球。
●被临时移开的他球应放在对比赛不构成障碍的位置。
●拾起拟首先闪击的他球进行闪击。
●再依次捡起另外的他球进行闪击。
三、闪击完成
(一)被闪击的他球移动后离自球的距离超过10厘米。
(二)被闪击的球满分。
(三)被闪击的球出界。
四、闪击犯规
(一)以下闪击行为判闪击犯规:
1、捡起被撞击的球脱手,直接触及到场内的球。
2、放他球前、后或改踩时,脚踩的自球从脚下脱离开。
3、放球手未离开被闪击的他球时,进行闪击。
4、被撞击的球放在边线外,进行闪击。
5、同时对多个他球进行闪击。
说明:
●捡起一个要闪击的球后,又改换另一个被撞击的球进行闪击。
●同时捡起多个被撞击的球(可以自行暂时移开的球除外)。
●自球与一个被撞击的球接触,却捡起另一个未与自球接触的被撞击的球。
6、闪击时,只击打了踩球的脚而未击到自球。
7、闪击时,造成自球脱离开脚下。
8、闪击成功后,抬脚时,自球从脚下离开。
9、被闪击的他球移动的距离距自球未超过10厘米。
说明:
●如果被闪击球的移动与自球的距离超过10厘米,同时又碰上诸如球门之类的障碍物反弹回来停在不足10厘米处时,则闪击成功。但是如果停止时与自球接触,则为闪击犯规。
(二)闪击犯规均取消闪击权和续击权,并按以下方式处理:
1、发生在各球停止以后、放球之前:自球与被撞击的他球均放回撞击后的位置。
2、发生在放球以后、闪击成功之前,自球放到界外,他球放回放球位置。
3、发生在闪击成功之后,被闪击的球移动有效,自球放回原位。
4、闪击后,被闪击的球碰上诸如球门之类的障碍物而反弹回来,停止时与自球接触,自球放到界外,被闪击的球位置不变。
5、被撞击的球放在边线外进行闪击时:自球与他球放回撞击后的位置。
(三)按上述闪击犯规处理后,若自球与被撞击的球之间距离不足10厘米,自球放到界外;但若是闪击成功后,则自球不放到界外。
第十七条 界内球和界外球
一、界内球
(一)界内球是指成功通过一门后,仍停在边线内的球。
(二)界外球被击打进入边线内,则成为界内球。
二、界外球
(一)界外球是指球出界或由于犯规而被裁判员放到界外的球。
(二)界外球应放在出界点或距离犯规地点最近的边线外垂直距离10厘米处。
(三)当界外球妨碍击球时,击球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临时移开。
说明:
●妨碍击球是指妨碍站位、妨碍挥杆、妨碍击球方向。
三、界外球进场
(一)击打界外球进入边线内为界外球进场。
(二)击球员击界外球进场后,球又滚出边线,该球成为新出界点的界外球。
四、界外球进场犯规
(一)界外球在进场的过程中触及他球。
说明:
●此处他球是指场内球,包括界外球,不包括无效运动的球。
●界外球进场时触及球门或终点柱,使与该球门或终点柱接触的他球产生间接移动,他球移动无效,自球移动有效。
(二)界外球进场犯规按以下方式处理:
1、自球放到界外。
2、被移动的他球均放回原位。
第十八条 触球犯规
一、除竞赛规则允许的行为以外,击球员触及了界内球和界外球,为触球犯规
说明:
触球犯规示例:
●开球时,用脚放置自球。
●球槌掉下触及到球。
●用槌柄拖动被撞击的球。
●身上的携带物掉下触及球。但是衣袖、裤脚或帽子掉下触及静止球,不犯规。
二、触球犯规取消击球权,并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触及静止球,被触及球放回原位。
(二)触及移动的自球,自球放到界外。
(三)触及移动的他球,他球放回触球位置 ,自球放到界外。
(四)如触及静止球发生在闪击过程中,按第十六条四之有关闪击犯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妨碍比赛
任何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行为均视为妨碍比赛。当教练员或队员出现妨碍比赛的行为时,主裁判员可以酌情采取以下措施:
(一)警告。
(二)取消击球权。
(三)自球放到界外。
(四)取消过门、撞柱得分。
(五)取消教练员或队员该场比赛资格,被取消资格队员的球拿到场外,但该球此前所得分有效。
(六)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第二十条 暂停
暂停是指主裁判要求暂时停止比赛,参赛球队不得要求暂停。暂停时比赛计时暂停。
第二十一条 裁判用时
裁判用时主要是指裁判员处理有关比赛事宜所用的时间,包括从击球权结束或犯规行为发生到呼叫下一号击球员之间的时间,以及裁判员用来回答教练员或队长提问所用的时间。裁判员用时期间不计算10秒,但算在该场比赛时间以内。
裁判员用时内的比赛行为无效。
第二十二条 更换球槌
击球员在向裁判员申请后可以更换球槌,但只允许将一支球槌带入比赛场内。另外,更换时间不作为裁判用时。
所更换的球槌必须在赛前经裁判确认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