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纹样】——璎珞纹

璎珞纹是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层次的装饰物品,《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将璎珞形象用于塑像或其他器物为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始见于元代瓷塑宗教人物像上,多为景德镇窑与龙泉窑的瓷塑观音、菩萨。表现方法为模印或贴塑,以首都博物馆藏元代青白釉观音坐像最为精绝。坐姿观音微闭双目,端庄慈祥,自发髻而下全身纷披璎珞,神采奕奕。入明以后,樱落脱离人物独立使用,往往成为佛教或道教的象征,明代中期风行,多见于珐华器、青花器和五彩器。珐华器采用立粉画法,青花器与五彩器则采用笔绘手法。首都博物馆藏明成化珐华八仙纹罐,在罐的肩部饰一周璎珞纹,与腹部八仙过海纹相呼应,宗教意味浓厚。也有作为一般流行纹样应用的,如明中期珐华花鸟璎珞纹罐。璎珞纹的出现仅是一种装饰,并无宗教含义。
请欣赏璎珞纹纹饰:
(首都博物馆藏珐花八仙过海图罐)
(首都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白釉观音坐像)
前一篇:【中国古陶瓷纹样】——串珠纹
后一篇:【中国古陶瓷纹样】——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