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纹样】——卍字纹
卍字纹是陶瓷器装饰的原始纹样之一,是典型的宗教纹样。卍,或作卐,本是一种原始符号,起源于亚洲中部和东部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时期,可能与原始宗教萨满族有关,其形象是人类自身形态或骨骸形式,用来显示灵魂不死的祖先崇拜观念。后世佛教取其符号代表“轮回”,为释迦摩尼三十二相之一。梵文名室利靺蹉洛刹曩,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古时译为“吉祥海云相”。唐武则天长寿二年定读此符为“万”,从此卍便识万字。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燕山南北、吕梁山和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区的草甸地段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卍纹陶器,文化类型分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最为流行,1980年青海民和墓葬出土的卍纹彩陶长颈瓶,图形准确规范,文化特征明显。夏商时期,北方草甸地带如内蒙古赤峰夏家店遗址,常见类似陶器。周、秦、两汉时期,陶瓷器上的卍纹很少见,明代晚期和清代的瓷器上又流行起来。卍字的四端可作四方连续展开,形成卍字锦纹,连绵不断,俗称“万不断”或“万字不到头”,以寓长久不断之意。大多做盘边的地纹。清康熙五彩人物纹盘上的纹饰即为典型。
请欣赏卍字纹纹饰:
(马厂类型卍字纹罐)
前一篇:【中国古陶瓷纹样】——山水纹
后一篇:【中国古陶瓷纹样】——文字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