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是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如鱼藻纹、鱼鸟纹等,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的表现手法有刻划、彩绘、模印、素贴等。鱼纹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有刻划的鱼藻纹,十分拙朴。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最普遍。其形象早期写实,以后过渡到近似几何纹的象征性鱼纹。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所出彩陶人面鱼纹盆为典型纹饰,绘人面衔鱼,并在额角两侧各绘一鱼。汉代陶盆上的鱼纹,多以彩绘或刻划单体鱼的形式出现。入宋以后,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容县窑的制品中,都有风格各异的鱼纹。鱼或单或双、或三、四、五尾戏水追逐。鱼水组合的画面称为海水鱼纹或水波游鱼纹。如耀州窑青釉花口碗内壁上的海水鱼纹,以篦状工具左旋右转刻画细密的水波纹,以粗健的线条勾勒出游鱼,动态真切自然。鱼与莲组成的画面,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磁州窑的鱼藻纹最为生动,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漂浮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鱼逆流而上。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鲭、鲢、鲤、鳜或鲭、鲌、鲤、鲫鱼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明宣德蓝釉鱼藻纹盘,以经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明成化孔雀蓝釉鱼藻纹盘,以翠色釉衬托黑色鱼藻,则显得含蓄深沉。由于鱼与余谐音,鱼成为象征富足、富余的吉祥物。清代瓷器上还用鱼纹与蝙蝠、戟、磬、卍、盘肠、钱等纹样组成“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贵有余”等等吉祥纹饰。
http://s12/mw690/006tVyB3zy78KEwVqxt3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