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陶瓷釉】——酱色釉

(2016-11-30 08:31:29)

    酱色釉简称“酱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如柿黄色或芝麻酱色。酱色釉早在商代后期原始青瓷上偶有出现,东汉时期比较盛行,东汉中晚期窑址和墓葬中均有出现。多数器物通体施酱色釉,富有光泽,质坚耐用。它是利用一种铁分较高的原料做成的,说明东汉烧制酱色釉的技术已经纯熟,为东汉晚期黑釉瓷器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浙江上虞龙松岭脚一带约属东汉中期偏早的6处窑场,发现少量的酱色釉原始瓷器,有敛口双系的杯形罐等器物。约属东汉时期的风山窑群5处窑场中酱色釉制品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宋代定窑也烧酱釉瓷,明曹昭《格古要论》载:“有紫定色紫。” 紫定胎质与白瓷一样,同是白胎。考古资料证明,所谓紫定的釉色实际为酱色。宋代定窑、耀州窑、吉州窑、修武窑等都生产酱色釉瓷,似与当时社会风尚有关。釉面匀净,有些酱色釉表面还呈现出红色,故古人又称为“定州红瓷”。明洪武时期的酱色釉是在元代基础上烧造的,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因而有人称之为“老僧衣”色。此外,还有外酱色内霁青的品种。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酱色釉甚为成功,烧制温度达到1250℃以上。经高温烧造的釉色光洁莹润,釉面肥厚,色泽分浓淡两种,浓者釉厚,淡者略薄。正德时期除器物整体施酱釉外,还利用酱釉为底色釉,上绘白色花鸟图案。嘉靖时期酱釉描金彩的装饰方法也十分出色。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酱色釉比明代更胜一筹,润泽的釉面,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包镶一般,被称为紫金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