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5q.duitang.com/uploads/item/201505/02/20150502173026_krPjx.thumb.224_0.jpeg
撇口细颈,颈腹好像一颗苹果,加以青中带绿的釉色,更觉艳丽可爱,足见形色兼顾、匠心独运的奥妙。过去青瓷只见有晋代出现的带有褐斑的新品种,而带有彩绿的青瓷则是这一时期的创作(有的还施有黄彩)。它标志着青瓷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为后世唐代白釉绿彩和黑釉蓝灰斑瓷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有人认为这是继承汉代铅质绿釉、粟黄釉低温陶器的技法,并与唐三彩的出现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外观上来看似是而非,未免牵强附会,而且在胎釉本质及烧成温度上二者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与此相近的还有1958年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青釉绿彩和青釉划花瓣纹罐。对于这些北齐带彩青瓷的进一步研究,还有待今后做更多的化验和考证。
http://s14/bmiddle/003zpdMbzy6NkuFNZhN0b&690
应该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是否出现了“白釉”瓷器的问题。根据发掘报告与这件实物来看,似乎还有一定的出入。但白釉烧造的品种早在它以前就已见于文献了。例如曾与汉许慎《说文解字》并重一时的晋人吕忱《字林》中,就有“瓷,白瓶,长躲”的记载。后来在《春藤集》内也提到明万历元年(1573年)山阴倪光简冢地曾发现晋太康五年(284年)的白瓷狮子。叶麟趾《古今中外陶瓷汇编》内记载:《诸葛恢集》曾有“诏赐恢白瓯二枚”及“广州白碗”之语。如果原文是实,可见晋代也有白瓷。按当时之广州乃昔之“南越”,即今之广东。所谓广州白碗究竟是什么色调和式样?出自何处窑场?均无从考证,尚有待于日后的考古发现。
何为“白色”?白与淡绿、灰、淡青等颜色的区别,与各人视觉辨色能力有关,还与人们采用的参比颜色或检测仪器有关。所以白色是有其历史范畴的。探讨白釉瓷器的出现年代应考虑到这个因素。可以认为:最初白瓷是由青瓷变种而来的,随同制瓷过程向精细发展,原料中的铁含量逐渐降低,坯料和釉料的细度较高,还原焰的控制成功,这就使得“青”色逐渐变淡,终于成了“白色”。因此要肯定白瓷的正式烧成年代还是需要大量物证的。
http://s7/mw690/006tVyB3zy74MIybwuW4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