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
陶器在器形上有很大改变,如战国末期出现的“鬴”原是有商周时期的鬲变化而来。鬴的出现说明这个时候已广泛使用灶,底足已不使用,另一方面也反映足已经日益加高,可见陶瓷器的造型古来都是不能离开生活条件的。http://s3/mw690/006tVyB3zy74khItJnk12&690
陶器上面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水波纹、锯齿纹、三角纹、S形纹以及其他一些仿铜器装饰,在制作技法上出现几种新的工艺:
1、暗纹陶器
流行于中原一带,是用一种细而钝的工具在陶胎未干透前砑出各种花纹,烧成后若隐若现,县的格外细致,引人入胜。纹饰以线条为主,先用弦纹分作大小区间,连缀山形纹,锯齿纹等图案繁而不乱,充分发挥了线条装饰的特长。
2、彩绘陶器
流行范围较广,在灰陶烧成后加一层陶衣,在画上红、绿、黄、白、黑等绘出花纹。华丽鲜艳,精彩醒目。除一般陶器上常见的纹饰外,还有大量的云气纹,动物纹狩猎纹,奇禽异兽驰骋飞腾,艺匠十分巧妙。在河南信阳出土的战国彩绘陶壶中,除红,黄,白,黑色外,尚有加绘金线者尤为名贵。http://s6/mw690/006tVyB3zy74khGqyaNd5&690
http://s7/mw690/006tVyB3zy74khGIJMi86&690
此外,还有刻画陶器遗迹薄银箔包裹的陶器,还有大量建筑用陶的制作和应用。这些都是为以后陶瓷器上多种装饰方法的创新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战国时期的制陶业在中期以后,烧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从发掘的洛阳陶窑来看,在面积上增加的幅度已从西周的2平方米左右提高到3~10平方米之间,说明生产率的提高。这些窑都是用土胚砌成窑床,烟囱设在窑腔上面或后面。前面已经讲过,这种变化是自西周晚期开始的,在保持烧窑温度上是一次重要的革新。
http://s11/mw690/006tVyB3zy74khM03CW5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