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村饸饹面-正宗制作过程

(2016-08-16 23:33:37)
《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参见‘河漏’。而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王桢《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王桢是元代一位农学家,他的农学专著《农书-荞麦》中还有一句话,《辞海》上没有提及:“以供长食,滑细如粉。”也就是说,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滑滑细细像粉一样,在那时是一种家庭自己制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

早在14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用牛角钻6-7个小孔,孔如粗麻线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内,落入沸水锅中煮成面条.这好象是“漏”字的来源。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庭.一天,康熙查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音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康熙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安阳饸饹面由吕村一位老人魏奎于1730年创制,距今近300年历史,吕村魏氏制作饸饹面已经祖传五代,练就了一手做饸饹的绝技。解放后,吕家人在安阳市内东关售卖,后又迁到最热闹的北关,此后几十年,在安阳饮食市场自成一家。至今街市、庙会、集市上的饸饹摊上都扯横幅“吕村饸饹”。

饸饹面选料考究,主要用料为新鲜的榆叶和榆树皮磨成面粉。饸饹的制作过程主要分和面、煮条、拌油等程序。
http://s11/mw690/006tVcbZzy746tq3WZA3a&690
http://s10/mw690/006tVcbZzy746txeFgB29&690
http://s7/mw690/006tVcbZzy746tDVqnAa6&690
饸饹的制作过程主要分和面、煮条、拌油等程序。关键步骤是压床子。把一个像粗木条凳似的木架子架在大铁锅上,一个漏斗状的圆孔对着锅,将榆皮面一块一块地抟成团,塞入圆孔,用力下压,成条条细丝入锅,行话是“锅开压,锅开打”。“打”就是一煮开就打断长条收上来。
饸饹面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特别是配料独特,味道鲜美,吃到嘴里让人欲罢不能。
http://s12/mw690/006tVcbZzy746tKgkgr8b&690
http://s10/mw690/006tVcbZzy746tLRQOR49&690
http://s9/mw690/006tVcbZzy746tPOmU068&690
欢迎大家去品尝近3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村魏氏饸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