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冶酥烧饼

说起水冶烧饼,对于咱安阳的老百姓来说应该非常熟悉,可您知道吗?这又酥又香的水冶烧饼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后汉书》到《太平御史》中皆可见丝丝端倪。“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搏炉,石虎改曰麻饼”。史料中所说“胡饼”就是如今水冶烧饼的前身。
王家烧饼是水冶烧饼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至今已经历经18代的传承。原来水冶烧饼都是手工打的,王家酥烧饼用料选用精致面粉辅以香油炒酥,再加上秘制的香料混制而成,工艺复杂,选材更是苛刻,仅揉面一项工序就需要四揉四叠,在没有香油的时代,炒酥需要驴油入味,再经手工摔打出筋,然后置于饼铛成型,撒上芝麻进炉烘焙。出炉时面香扑鼻,数十米外都能闻到香味。
在交通不便的时代,各地的商贾需要一种便于携带、保质期长,同时热量又高的食物,而水冶烧饼就是南来北往的商贾们不二的选择。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水冶烧饼,是中华民族融合史的真实写照,它见证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食物的口味上相容相成。
http://s12/mw690/006tVcbZzy7oOdCU5thab&690
后一篇:5种食物搭配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