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的含义、形式与特点
(2018-09-04 15:42:07)
标签:
杂谈 |
国际物流的含义、形式与特点
国际物流是在国际贸易产生和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物流逐渐从国际贸易中分离出来。国际物流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一个概念,是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国际物流的兴起和发展直接促成了人们对国际物流的关注与研究。国际物流学主要研究如何根据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国际流动的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
一、物流的含义
经济运行通常由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空间阻隔、时间阻隔、所有权阻隔,但流通可以消除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阻隔,并将它们联系起来。解决前两个阻隔形成了“物流”,解决第三个阻隔便形成了“商流”。人们对物流的最早认识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
空间阻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
时间阻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
所有权阻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结合物流管理思想的发展,我们对物流所做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活动的一部分,是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二、国际物流的含义
广义的国际物流的研究范围包括国际贸易物理、非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物流合作、国务物流投资和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
狭义的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物流,即组织货物在国际上的合理流动,也就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是国内物流的眼神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
三、国际物流的基本形式
1、从国际物流的形成看国际物流的形式
(1)工厂企业通过出口部门,向进口国出口产品
(2)商业公司等出口部门,在进口国设置分公司或其他驻外机构,进行销售活动
(3)工厂企业与进口部门直接交易,组织物资出口。
(4)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置驻外机构,将商品部件出口,在进口国内组装或进行其他加工。
(5)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立工厂,其原材料基本上由进口国内提供,少部分从出口国输入。
(6)国际物流公司专业运营,即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使工商企业得以集中其核心竞争力。
2、从物资输送方式看国际物流的形式
(1)陆运物流(含公路和铁路联运物流)。陆地相邻国家,通常采取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和卡车等。
(2)海运物流。国际物流大部分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送完成的,运输工具主要是各种船舶。
(3)空运物流。贵重和数量小的货物为了争取时效,往往采用专门的运输机或普通客机搭乘方式完成航空运货任务。
(4)管道物流。这是借助高压气泵的压力将管道内的货物输送到目的地的一种运输方式。管道输送介质已由常见的石油、天然气延伸到煤炭和铁矿石等。
(5)多式联运物流,即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6)邮运物流,即以邮运包裹的方式对数量不多的国际货物的输送。其具体运输方式不定,但主要以航空运输和陆路运输为主。
安阳师范学院互联网 应用技术学院跨境宋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