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有归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等经的和奇恒之府等器官的
(2022-12-16 07:02:05)
标签:
健康文化杂谈 |
中药也有归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等经的和奇恒之府等器官的
祖国医学讲药物的归经。什么叫药物的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或器官有选择性的作用。如:杏仁、桔梗能治疗肺经病变的药物。所以杏仁、桔梗是归肺经药。再如:红花、丹参是善治心脏病变的药物,所以红花、丹参就是归心经药。因此先医们就根据药物的归经来选药处方。如咳嗽属肺经病变就要选杏仁、贝母、款冬花一类的归肺经药来治疗。再如胸闷属心经病变就要选丹参、川芎、延胡索归心经一类的药物来治疗。祖国医学在药物学中从来没有提及药物有归脑、胰、脊髓、气管、血管(即脉)淋巴管等经的和奇恒之府(甲状腺、胸腺、性腺、肾上腺、垂体、骨、骨髓)等器官的药物。我想,原因就是脑、胰、脊髓、气管、血管(即脉)、淋巴管和奇恒之府(甲状腺、胸腺、性腺、肾上腺、垂体、骨、骨髓)等器官在祖国医学中,它们没有列入脏腑之中。它们认为只有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才能有归经的药物。其实祖国医学中没有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经的和奇恒之府(甲状腺、胸腺、性腺、肾上腺、垂体、骨、骨髓)等器官的药物是错误的。中药确实有归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经的和奇恒之府(甲状腺、胸腺、性腺、肾上腺、垂体、、骨骨髓)等器官的药物。如:贝母它还含有生物碱,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的作用。难道说它不是对气管有选择性的作用吗?再如:麻黄所含麻黄硷具有明显的松弛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常用于治疗哮喘病。能说它对气管没有选择性的作用吗?又如,葛根含有总黄酮,它对脑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对治疗头痛,眩晕有着一定的作用。能说它不是对脑有选择性的作用吗?再如:朱砂有安神补脑的作用,它主治失眠、癫痫、神志不清等脑神经病变。它对脑有选择性,起着主要的作用。地黄,它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梓醇,是降血糖的有效成分,也可以说它对胰脏有选择性的作用。还有人参有增敏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还有黄芪具有降低血糖,防止血糖升高并使胰细胞恢复活力的作用。这三种药可以说都是归胰经的药物。一叶荻枝叶和根含有一种生物碱,有士的宁样作用(对脊髓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主要兴奋脊髓。所以说一叶荻是归脊髓经药物。再说归血管经的药。如防风能解除血管痉挛,肉桂可扩张血管,仙鹤草有收缩血管作用,何首乌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这些药不都是有选择性的治疗血管病的作用吗。再说归淋巴管经的药物。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它们均善于治疗淋巴管炎,并增强淋巴的吞噬细菌能力,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所以说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是归淋巴管经的药物。最后再举几个归奇恒之府等器官的例子。如:淫羊藿归性腺器官药物;海藻归甲状腺器官药物;穿山甲(有升高白血球作用)、花生衣(有增加血小板作用)归骨髓器官药物。
为什么说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是经呢?祖国医学在藏象学说中没有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只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其实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理论是不完整的和有错误的理论。要是完整的理论就应该有胰、气管、淋巴管,而且不应错误的把脑列入奇恒之府之中(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胰是人体第二大腺体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其他器官不可替代的很重要的器官,应列入脏器之中。脉(即血管)是腑,而不是奇恒之府(先医们把脉(即血管)错误的列入奇恒之府之中)。气管、淋巴管、脊髓是腑。(先医们把脊髓和骨髓统称为髓,其实脊髓和骨髓是构造和功能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统称为髓。脊髓是腑,骨髓是奇恒之府。)这样就是七脏(心、肝、脾、肺、肾、胰、脑),七腑(胆、膀胱、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胃肠)。(说明:先医们把胃、小肠、大肠分为三腑。其实胃、小肠、大肠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应合为一腑,称为胃肠)七奇恒之府(甲状腺、胸腺、性腺、肾上腺、垂体、、骨骨髓)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藏象学说。所以说应该有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经。同时也应该有归脑、胰、脊髓、气管、血管、淋巴管经的药和奇恒之府等器官的药物。
说明:《脑是脏,而不是奇恒之府》,《胰脏之提出》,《脊髓和骨髓不能统称为髓》,《脊髓是腑,而不是奇恒之府》,《脉(血管)是腑,而不是奇恒之府》,《气管是腑》,《淋巴管是腑》,《胃、小肠、大肠应合为一腑》,《甲状腺、胸腺、垂体、肾上腺、性腺是奇恒之府》等论文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