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以钱代筮法》之如何区分钱币的阴阳面
(2018-10-11 12:41:2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周易精碎文集 |
古人一般以“有字者为阴,无字者为阳”,到了朱熹却“以有字者为面,无字者为背。凡物面皆属阳,背皆属阴,因反旧法而用之。”朱老先生的这种说法,于易理通不通暂且不论,最起码是不符合当时人们认知习惯的。当代朱辰彬先生在其所著《中国摇钱古卜讲义》一书中,提出了钱币应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为原则来区分阴阳面。并举出“宋明代钱币(一面有字一面无字),虚的背面(无字面)代表阳面,实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阴面;清代钱币(一面汉文一面满文),纹理简单的背面(满文面)代表阳面,纹理繁杂的字面(汉文面)代表阴面。”那么拿出现代的一元硬币,你问问大家,哪面的图案为“简”?哪面为“繁”?肯定有争议,因为简繁没有明确界限和标准。但是如果你问:哪个是正面,哪个是背面,大家的答案就是统一的了。两个朱老先生犯了同样的毛病------强奸了民意。
且看古人定位阴阳属性的原则:“天覆盖而地承载”。“天覆盖”,即像天一样向下扣着;“地承载”,即像地一样向上托着。以上两位朱老先生之谬论,皆因不通此易理真意。
什么叫“承载”呢?承载者,仰而向上。也就是钱币仰面向上的一面。为什么要向上呢?因为向上的一面“承载”了钱币铸造当时历史时代的主要信息------称量、面值、年号或国号等等,人们主要凭此来使用钱币。
那么什么叫“覆盖”呢?覆盖者,伏而向下。也就是钱币扣向下方的一面。为什么人们习惯扣向下面呢?因为他附着的信息不主要,只是对正面主要信息的补充说明,人们不依此为凭来使用钱币。背负的一面或者不记载或者辅助记载了相关信息------文字、符号、图像、纪年等。
并且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人们,形成了一个习惯------统一默认钱币正反面的标准,甚至有官方文件的规定说明。比如当代的人民币一元硬币,大家默认有“一元”字样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背面,而官方文件也是如此表述的。
要知道,易理不单单是为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他适用于宇宙任何角落。所以这种以“承载信息法”定位钱币阴阳面属性的方法,推之于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各个国家地区,不同民族的货币皆准。更进一步说,我总结出的这种“承载信息法”
原文地址:QQ852182607空间:http://user.qzone.qq.com/852182607/blog/140479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