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头像写生步骤及考场时间分配
(2020-12-28 03:21:03)
标签:
沈阳画室 |
分类: 艺考 |
素描头像写生步骤及考场时间分配
素描头像写生步骤
1.观察对象:
仔细观察模特的特征:年龄、性别、肤色、气质等个性化因素,明确观察视点、光源位置、环境氛围及与模特之间距离等,并尽可能保持初始时对模特的第一印象和新鲜感。
可用10—20分钟来观察,做到未曾落幅,心中有数。
2.构图落幅:
作为写生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图的谋划是将自然形态艺术化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写生对象的方位在纸上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经营,达到视觉上的均衡与多样统一,做到构图饱满、主体突出,是进一步确立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求:人物轮廓位置居中,可稍偏上方,人物面部朝向方位在纸上可稍留宽松些空间,以求视觉上的开阔与稳定感。分割画面合理。人物的外轮廓形与方形纸张之间在形状、方向等方面切割匀称、合理、避免外形过于生硬,琐碎和完全对称。
约用30分钟左右完成这一步工作,尽可能做到画面布局完整合理。
3.比例与透视关系的确立:
将模特头部及头颈、肩之间整体的比例、透视及形态特征以相对概括平直的线条在画面上确立,概括模特结构和形态要点,确立基本构架。具体方法可以在平面轮廓线中加入形体转折线,将头、颈'肩各部分以立方体的形式分割为三维空间内的立体形。注意根据透视规律各条转折线所产生的透视变化,一般横向线的透视变化较大,可向左右各消失在—点(这—变化随画者与模特之间视角的增大而增大,如二者正面相对,视线水平在绘画写生的范畴内,可视为无透视变化)。
这一阶段所确立的内容决定头像大的框架是否合理可信,可用稍长时间认真揣摩,约40-50分钟为宜。
4.塑造形体:
重点是利用线条与明暗手段分析模特的形态及结构特征,在形体支架稳固的基础上,深入刻画人物个性特征。
头部塑造在整体协调前提下,明确头部骨骼、肌肉在造形上起作用的解剖特征:
(1)具有造形意义的头骨髙点:额结节、颧结节、颌结节、顶结节、犬齿隆突、下额角、颞线、犬齿线、眉弓等。左右对称的点连线可形成头部形体转折走向。
(2)具有造形意义的头部肌肉:
A.眼轮匝肌(2块)、口轮匝肌(1块)为环形肌。
B.颧肌(2块)、咬肌(2块)为咀嚼肌。
C.上唇方肌(2块)、额三角肌(2块)为表情肌。
这一步骤是继前几个阶段之后很重要的一个写生层次,它可以决定一幅写生作品的深入程度,是写生重点,可用60分钟,集中精力刻划。
5.调整阶段:
一这一阶段可加强主要部分,削弱或统一次要的从属部分,突出大关系,强调整体感,以达到画面和谐统一、生动有力。这是写生的收尾阶段,绝非可有可无,相反这—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画面是否具有完整性。同时,这一步需要考生在完成深入塑造形体的基础上把感觉恢复到观察模特的最初。把新鲜敏锐的第一印象在写生的最后阶段再现于画面。
这一阶段需要至少30分钟的时间,方可最后完成整个3小时的素描头像写生。
声明:以上内容摘自《美术高考素描头像试卷改优》葛志刚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