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石膏头像的基础知识
(2019-04-01 10:47:03)
标签:
素描 |
分类: 其他 |
素描石膏头像的基础知识
、素描石膏头像写生的目的
素描石膏像写生是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首次接触到人物的写生训练科目,较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来说难度进一步提高,是进入真人写生的前置课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从石膏头像写生开始学习画人物呢?一是因为石膏头像是静止不动的,而真人模特儿不可能完全保持静止不动。二是因为石膏头像色彩、质地单一,而真人模特儿的皮肤、头发、眼睛,包括服饰等都呈现出不同的色调。可见,因为石膏头像有静止不动、色彩和质地单一的特点,所以便于初学者更加清晰地观察、比较与塑造表现。
二、常见的石膏头像
在素描石膏头像写生中,常见的一类石膏头像是历代雕塑家创作的优秀作品的石膏仿制品,造型严谨生动、人物形象特点突出,是理想的素描写生训练对象。第二类是根据其中的一些雕塑演变来的石膏切面像,其特点是将原作的复杂形体概括简化为不同形状、不同方向的几何切面,目的是为了便于初学者理解头部体面变化,增强形体结构意识。第三类是以一些著名雕塑上面截取下的局部翻制成的石膏模型,如眼部、耳部、口部、鼻部等,作为石膏头像写生的人门,给初学者作写生练习之用。第四类是头部解剖模型石膏像,专门用于理解掌握头部解剖之用。
1.西方石膏头像
大多是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图2-1、图2-15)
2.中国石膏头像
是国内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的仿制品,数量并不多,但对于以中国人物为主的素描人物写生训练,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图2-16、图2-17、图2-18)
3.石膏切面像
石膏切面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西方雕塑演变而来的石膏切面像,另一种是根据中国雕塑演变的石音切面像。(图2-19、图2-20)
4.眼部、耳部、口部、鼻部石膏像
常见的是根据大卫石膏像截取下的局部,翻制成的石膏模型。(图2-21、图2-24)
5.头部解剖模型石膏像
专门用于理解掌握头部解剖而生产的。(图2-25、图2-26)
三、石膏头像写生的光线与背景布置
1.光线布置
石膏头像写生可采用灯光或自然光(天光)两种。灯光照射稳定,可根据需要控制光源的距离、强弱和位置,有利于观察理解掌握形体的结构和明暗关系,而且不分早晚。自然光光线层次丰富,有利于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研究表现形体的结构和明暗关系,但稳定性和可控性差,易受天气和时间变化的影响。(图2-27、图2-28)
了解了这两种光线的特点,就应在布光时,对光线的强弱、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光源的距离等加以注意。首先光线的强弱要适当,以充分展现石膏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层次、空间距离为佳。光线太强会造成黑白两级分明,缺少中间色调;光线太弱会削弱亮部、灰部、暗部三大部分的对比,影响“五大调子”层次。其次,光线角度应根据素描不同训练科目和要求而定。如在作结构造型训练时,宜采用平散的自然光或布平散的灯光。在作明暗造型训练时,宜采用光线较集中的侧上光或顶光。再次,光源的距离要适当,太远达不到照射要求,太近容易造成受光不匀和过大的阴影,破坏石膏像的形象特征。另外,光线布置还应充分注意到不同人物形象的形体特征和神态气质。如男性的布光可适当强调明暗对比,以突出厚重、有力的刚阳美;女性的布光可以柔和明亮的光线,突出柔美的特征。
2.背景布置
石膏人像的背景布置,以深远的空间所形成的自然灰色调为最佳。如果室内环境不允许,可衬以粗白布或粗浅灰布,布的褶皱不要太复杂,以免喧宾夺主。特别强调的是,石膏像的背景不能布置的太深,这样会使石膏像与背景的黑白反差过大,造成描绘主体的明暗层次减弱,主次倒置。石膏像要注意与背景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形成良好的空间感为佳,如果太近了会在背景上留下过强的投影,影响整体效果。
四、人物头部的解剖、结构
石膏头像写生是真人写生的前置科目,是以人物头像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知识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1.头部的基本形体结构
头部的基本形略似蛋形和长方形的结合体,它在颈部运动的作用下,可以前后俯仰,左右转动。(图2-29)
我们还可以把头部、颈部和肩部理解成具有相应特征的几何形体:即头部--立方体、球体,圆中有方;颈部圆柱体、立方体,方中有圆;肩部一立方体、切面体的结合。支撑头部的颈椎骨呈倾斜状,在塑造时要注意颈部运动所带来的变化。注意左右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中间的喉结(男性更为突出)的表现。注意从颈部到肩头的连线呈上高下低的弧形倾斜状,而不是水平的关系。(图2-30~图2-32)
2.头部的比例
眼部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处。眼长=两眼间的距离=鼻宽
“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至眉线的距离=眉线至鼻底线的距离=鼻底线至颌底线的距离
五眼:从正前方观察模特儿的面部,脸部的宽度为:右外耳孔至右眼外角的长度:右眼的长度=两眼之间的距离=左眼的长度=左眼外角至左外耳孔。也就是说脸部的宽度为五个眼睛相加的宽度。(图2-33)
3.头部的解剖
(1)头骨
对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是头骨,要画好头部写生,必须首先熟悉掌握头骨的解剖。头骨是由头颅骨和下颌骨组成的。头颅骨是由:顶骨、额骨、眉弓、鼻骨、颧骨、颞骨、上颌骨、枕骨组成的,这些骨块相连成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图2-34)
骨点是头骨在外形上显于皮下有明显特征的突出点,它是头部外形特征的重要标记,如额丘骨点、眉弓骨点、颧骨骨点、鼻骨骨点、下颌角骨点和顶盖隆起、顶侧隆起、颞骨乳突等。在写生练习时,均是极为重要的造型标志。(图2-35)
(2)头部肌肉
对头部外形起作用的另一个成分是肌肉,了解头部肌肉,对掌握头部的造型,特别是对表情的刻画至关重要。
1.额肌2.皱眉肌3.降眉间肌4.颞肌5.眼轮匝肌6.鼻肌7.上唇方肌8.颧肌9.咬肌10.口轮匝肌11.唇三角肌12.下唇方肌13.颏肌14.胸锁乳突肌15.斜方肌(图2-36)
(3)五官
眉、眼、鼻、嘴、耳构成人的五官。五官集中体现了人物头部形象的表情神态和个性特征,要画好头像,就要研究掌握五官的形态特征、体面关系和在头部的位置关系等。
(4)眉部
眉起自眼眶上缘内角,向外延至外角,内端称眉头,外端称眉梢,最高点弯曲部称眉嵴。(图2-37)
眉分上、下两列。下列眉呈放射状,内浓外淡。上列眉覆下列眉之上,走势向下。在写生练习时要注意眉毛和眼眶的关系,眉内端背光,明暗较深。外端朝光,色较浅。(图2-38)
(5)眼部
由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组成。(图2-39)
眼眶分眶上缘、眶下缘、外侧缘、内侧缘。这些部位尤其是老年人和瘦者更加明显。
眼睑分上眼睑和下眼睑,其功能使眼睛睁开和闭合。在写生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眶轴与睑轴的变化。不同的模特儿睑轴会存在个体差异,如水平型、向上型、向下型。上、下眼睑最高点的连线与睑轴不垂直。(图2-40)
第二,眼部的体面分析。(图2-41)
第三,眼球的质感表现。眼球好比是一个玻璃体,安置在眼眶内,虽大部分被眼睑覆盖,但体积在外形上依然显著。(图2-42)
第四,眼球的转动会影响眼裂的形状,在塑造时要注意上、下眼睑所产生的变化。(图2-43)第五,眼部各角度的透视变化。(图2-44)第六,不同的写生角度所产生的变化。(图2-45)
(6)鼻部
鼻部突出在面部中央,呈梯形隆起。从上至下由鼻根、鼻梁、鼻尖、鼻翼和鼻孔等组成。鼻部的骨骼由鼻骨、鼻软骨、鼻翼软骨组成。鼻部的体积由四个基本面组成。(图2-46、图2-47、图2-48)http://www.meiyuanbang.com/jing.html
(7)嘴部
嘴部包括上唇、下唇、人中、唇侧沟、上唇结节、嘴角、颏唇沟、牙齿等。(图2-49)
上下颌骨的半圆柱形决定了嘴部的造型基础。在画嘴部时要加强半圆柱体意识和透视现象的分析理解,并辅以虚实变化。(图2-50、图2-51、图2-52)
(8)耳部
耳朵对称长在头部的两侧,外形包括耳轮、对耳轮、三角窝、耳屏、对耳屏和耳垂。(图2-53~图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