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2020-08-21 14:21:58)
标签:
四川教师招聘教育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t Theory)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一系列控制较严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规律。
一、莫代克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较早地对动物及人类的学习、教学原理和学习迁移进行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
3.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为学习的主要规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定势。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多少而增强或减弱,它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是指联系越多则联结力越强。失用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效果率: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二、华生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三、斯金纳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经典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前者,而斯金纳研究的重点是后者。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同时,对待意识不象古典行为主义那样,避而不谈,而是承认意识的存在,但认为意识不过是有机体皮肤之内所发生的私有事件,它不作为行为的生理中介物,而是作为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感觉知觉都可把它们作为刺激控制形式来加以分析。
以上是一些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考生在备考期间应该多理解和运用理论,这样有利于巩固知识。
更多招聘信息查看四川教师招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