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什么》教材解读

(2018-01-19 16:22:00)
分类: 教学随笔

《我是什么》是一篇拟人化的科普小短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让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关注水的变化、水的不同形态以及水同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兴趣。全文注音并配有两幅插图,语言富有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在朗读中识字,认识水的不同形态。

1.识写生字

本篇课文生字较多,要求会认读的有14个,要求会认会写的有9个。其中,“极”和“傍”既要求会认读,会写。

认读生字:“滴、溪”,宜采用部首归类法认读。通过观察字形,明确部首中带有“氵”都是表示与水有关的事物。由此,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带“氵”的字,进行归类认读。同时拓展其它和水有关的部首“雨字头”、“两点水”。例如带有“雨”字头表示和水有关的字:“雪、雹、雾、霜”等。

认读“晒、傍、坏”时,宜采组词法认读。借助拼音认读,再组词,最后根据字形结构,识记字形。例如“晒”,日+西(会意),意思是一直照到太阳西下,组词“晾晒、晒干、晒太阳”等。

认读“管、奔、猜”这类与动作有关的生字时,宜采用表演和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如“管”,生活情境中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用到管?引导学生思考,在具体表达中识字。

认读生字“极和越”时,宜借助比较的方式,将抽象词语具体化。“极小”与“极小极小”有什么共同点?并通过“小 极小  极小极小”的大小排列识记“极”字。“越升越高”与“越来越低”有什么共同点?并通过“越……越……”说话,识记“越”字。

在书写时,对汉字间架结构进行简单的归纳是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在9个生字中,“极、傍、海、洋、作、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变、带”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关注各部分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重心要稳。片是独体字,应写好关键笔画“竖撇”。

2.朗读课文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关于水的名词概念。同时,在句子的排列上,长句与短句交叉出现,整散不一,学生在朗读时有一定困难。因此,本文朗读的重点应放以下两点:首先,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尤其要注意长句的朗读。可采用“听读”与“问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把握长句的重音和停顿,读通、读顺课文。其次,要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尤其是连缀式短句的朗读。例如,第三段中“平时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这段话由一个个短句连缀而成,每个短句朗读时的节奏都不同,在朗读时,应注意感受水的不同状态,注意语调由慢到快,音调轻与重的变化,读出句子的节奏来。

3.迁移运用

《我是什么》用拟人的手法,以“我会变”为话题,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表述了“水”的形态变化、水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逐层推进。先让学生用“我是谁,我会变成……”的句式说一说水的变化;再用“我是水,我会变。有时候,我……;有时候,我……。”连起来说一说水的变化,更好地表现水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身边人或事物的变化,借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学会表达。

    准确运用动词。出示文中带有“落、打、飘”的三个句子。比较同样是表示自上而下,“落、打、飘”有何不同?使学生通过比较事物轻重的不同,体会文章用词的丰富性与准确性。然后出示相关情景,准确运用“落、打、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