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6-08-13 22:35:41)《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课缘由
二、 研究现状
我国最早从事心理研究的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是在此时期打了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健康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应及早抓起。
三、 课题研究的界定
1、习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某项活动的需要或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而形成。
2、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活动中已经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3、良好进餐习惯:是指幼儿在进餐时保持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
4、培养策略:是指在幼儿进餐教育中,教师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神经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在此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培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次级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 的影响。尤其学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 ‘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四、
课题研究的目的
五、 课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六、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3月底)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8月)
具体实施方法:①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②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③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具体实施方法:①运用榜样示范法给孩子以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情应该如何做才是符合要求的;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环境渲染,情景表演,游戏活动,创编儿歌、故事等渗透进餐礼仪培养的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的提醒与指导;④家园配合。
3.第三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