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小班《大犀牛》 杨莉
(2018-01-15 07:41: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优秀课例 |
设计意图:
本活动内容选自南师大小班整合活动课程主题中《大大和小小》这个活动是主题第一阶段的内容。孩子在前期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对大和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大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大和小是通过来比较得来的。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活教育课程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另外纲要中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生活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了让孩子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初步获得形状、空间的感性经验和相应的数学概念,愿意并喜欢不断的探索学习.因此我特选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在积极参与和尝试中感经验的受大和小以及儿歌的乐趣,同时在与同伴和凑中来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活动名称:大犀牛、小蜻蜓
活动目标:1、认识犀牛和蜻蜓。
活动准备:犀牛蜻蜓的图片、
犀牛蜻蜓眼睛图片
、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认识犀牛和蜻蜓)(5分)
(一)认识犀牛
1、 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刚才我进教室的时候看见两只小动物在比大小,它们吵个不停我就把它们带到教室里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出示犀牛打招呼:“咚咚咚咚,大家好,我是犀牛”)贴在黑板上。
2、 提问引出视频。
(一)认识犀牛
——(你们见过犀牛吗?在哪里见过?犀牛生活在那里?)
——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是怎么说的
(二)认识蜻蜓
——用认识犀牛同样的方法认识蜻蜓。(打招呼,沙沙沙沙大家好我是蜻蜓)贴在黑板上
——你们在哪里见过蜻蜓呢?
(三)——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是怎么说的吧。(教师引导幼儿边看视频边讲解) 视频里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四)——刚才视频里的犀牛是怎么走路的?谁能来学一学?请小朋友一起来学学吧
(五)——蜻蜓是怎么走路的?你们能想来学一学?模仿蜻蜓走路的样子。
二、学习儿歌(14分)
——提问:“谁大谁小?”
(犀牛大蜻蜓小,幼儿说老师将字卡依次粘贴在图片下,模仿大和小的动作)(蜻蜓想和犀牛做朋友可是大犀牛嫌小蜻蜓太小。小蜻蜓很生气对大犀牛说:“你别骄傲,虽然你有大大的身体,但是你身体上也有小小的东西,我的身体虽然小小的,但也有大大的东西。”
——犀牛身上什么东西小?(那你们试着做一做犀牛的小眼睛。)
——蜻蜓身上什么东西大?(那你们试着做一做蜻蜓的大眼睛。)
2、 学说歌词
——看图谱说儿歌。
3、肢体动作模仿
——小朋友还记得犀牛和蜻蜓走路的动作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大大的犀牛,走走走。大大的犀牛,吃吃草,洗洗澡)
——模仿小蜻蜓飞一飞。(小小的蜻蜓飞飞飞,小小的蜻蜓吃虫子)
4、 用大小不同声音表演歌曲。
——欣赏歌曲(大犀牛和小蜻蜓一起游戏一起唱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是怎样唱的,教师用录音机设置成大小不同的声音)
——听音乐模仿动作(小朋友会用身体表演了大犀牛 小蜻蜓,你们能不能用大小不同的声音 表演呢?
——哪里用大的声音?哪里用小的声音唱)
——分角色表演(自主选择扮演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第二遍互换角色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演)
三、结束部分(1分)
——用大小不同的声音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大犀牛小蜻蜓》活动反思
《大犀牛小蜻蜓》这一活动原设计的重点领域是语言、艺术。在我第一次借班试课中,我发现幼儿只是喜欢听歌曲中动物的名字,但是不理解歌词内容。为此我将活动重点领域定为科学、艺术。在活动开始部分我利用图片引导幼儿区别了大和小,还找出大犀牛身上小的东西,小蜻蜓身上大的东西。在我小结的时候还故意将儿歌内容贯穿到里面。无形中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了印象。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利用视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大犀牛和小蜻蜓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很好地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以至于幼儿用自己理解儿歌内容的方式用肢体模仿大犀牛和小蜻蜓走路的动作。紧接着又让幼儿跟随大小不同的音乐一起表演唱。
本次活动中老师在每一个环节中只是做到了千针引线的作用,支持着幼儿主动探索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了解了大犀牛和小蜻蜓的生活习性, 以及在互相模仿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