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课题自我鉴定意见
(2018-08-03 12:49:49)《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
课题自我鉴定意见
《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是2017年5月批准为个人课题的。课题立项后,我参加了魏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到一些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的、实用的方法,让我对课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刚开始对课题的迷惑到现在对课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脉络认识,使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研究课题提供了一个方向。该课题选题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目标明确,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促进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课题具有可操作性。
一、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促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情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语文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语文。”中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做多方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改革的需要,更是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激发出来,从而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直接降低课堂效率。
由于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而我校的学生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农村教育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对于学生而言,各方面对其重视和关注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他们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谈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在此背景下,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对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及步骤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1、巧妙入课,激发参与热情。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也是如此。上课伊始就必须重视学生,唤起学生的参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个课堂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所以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必须进入引导角色,精心设计好激情有趣的导入语,巧妙地使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引导探索,增强参与兴趣
(二)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关注参与的广度。
学生参与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全面性即广度上。有些课堂学生看起来非常活跃,但学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一堂课下来,活跃于课堂上的总是那几个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学生学习的活动中来。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要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就要积极创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比赛的形式,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给学生动手操作、成为选手的机会。
(三)注重学生的真情投入,提升参与的效度。
课堂中只有学生和教师,学生和知识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有效的参与。所以说,作为教师,我们真正理解学生课堂参与的本质意义,学生参与不是表面化、浅浮化、表演化的形式主义,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从动手到动脑,从思维到情感的全面、全身心地参与,达到思维上的同步,情感上的共鸣,才是真正有效的参与。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真正理解学生课堂参与的本质意义是学生参与不是表面化、浅浮化、表演化的形式主义,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从动手到动脑,从思维到情感的全面、全身心地参与,由此达到思维上的同步,情感上的共鸣。
(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去质疑、思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巧妙设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质疑、思考。如教学木兰诗时,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标注不会的生字词,古今异义字、多音字等,然后教师范读,学生留意刚才自己阅读时所标注的字词意,学生齐读,纠正错误,并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去探究。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参与。
(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去挖掘,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学法让他们自己去创建。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一定的点拨,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等等。如: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生字词、写作手法、修辞方法、事件演示、板书的观察去发现;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自己去探究其中的知识奥秘,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多在小组内、班上与同学、老师一起互评互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登台讲解,以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质。
(六)因人而异,尽量让学生参与。
由于学生的智力和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客观上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将问题与学生对应,让学生去探究,发表意见,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四、研究成效
1、理论学习。参加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深刻领会课堂参与度的意义和内涵,规范教学行为,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大转变。阅读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书籍,并书写心得体会。
2、教研引领。加强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积极推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的研讨。教务处也参与进来,从提高教师的技能入手,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备学生,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在集体教研中,我的讲课水平有所提高,讲课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整体积极性有所提高。
3、赛课推动。从研究学情、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着手,着力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赛课”的形式,发挥能手引领作用,在赛课中对比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变化。同一个班由不同的老师讲,老师分别在自己班讲,观察学生变化,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教师讲课水平有很大的联系。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况。
4、放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大胆分组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中等生或差生为组长,优等生进行监督,小组讨论后的问题由组长来总结并且发言,让中等生或差生多发言,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硬性”要求中部分中等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了。
我还开展了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次展开调查研究;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调研不同上课模式中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采取对比等手段,调研不同科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情况;认真读一本书,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读书心、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五、建议
我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可我认为课题研究仍然需要专家、学者给我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尤其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即 “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筑指导。
总体看来,课题研究过程较扎实,计划完整,活动内容具体、详实。通过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题研究得出的一些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达到了结题的要求,请专家鉴定予以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