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
(2018-06-14 10:11:17)《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课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汇报
我是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课题主持人陈会娟,现就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2017年5月,我向魏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了题为《初中语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的课题,并于5月在县级立项。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进,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但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大多“其貌不扬”,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优异,也不像学困生那样令人担忧,表现总是中规中矩,以至于这人数众多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时常会在课堂上被教师所忽视。但其实他们在行动上以及情感上的参与度远远不够。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激发出来,使得他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较高要求,所以,我们平时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理念,对语文学科适用性很大。中等生才是一个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心理上是一个弱势群体,但也是最易被激励的群体,中等生在班级中比例大、易分化、不稳定,他们既容易向优等生转化,也可能发生“滑坡”,成为学困生,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的有效关注,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我校的学生是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好、农村教育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对于中等生而言,各方面对其重视和关注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为他们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更不必谈终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在此背景下,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我从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分析影响我校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原因,从心理方面、家庭社会方面、学校及教师方面三个大方向调查分析原因。
2、分析和帮助学生找出原因,以案例研究的思路对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并提出有效的策略。
3、通过开展听评课等教研活动,广泛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出一套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从确立课题至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1、理论学习。参加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深刻领会课堂参与度的意义和内涵,规范教学行为,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大转变。阅读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书籍,并书写读书笔记。
2、教研引领。加强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积极推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的研讨。教务处也参与进来,从提高教师的技能入手,指导教师集体备课,备学生,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在集体教研中,我的讲课水平有所提高,讲课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整体积极性有所提高。
3、赛课推动。从研究学情、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着手,着力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以“赛课”的形式,发挥能手引领作用,在赛课中对比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变化。同一个班由不同的老师讲,老师分别在自己班讲,观察学生变化,发现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教师讲课水平有很大的联系。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况。
4、放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大胆分组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中等生或差生为组长,优等生进行监督,小组讨论后的问题由组长来总结并且发言,让中等生或差生多发言,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硬性”要求中部分中等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了。
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如: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层次展开调查研究;采取同课异构方式,调研不同上课模式中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采取对比等手段,调研不同科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情况;认真读一本书,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汇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各位领导,关于课题方面我们需要学习、研究、探讨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8月份如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结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