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序南图本的特色
为什么称「戚序本」呢,自然是书前有戚蓼生的序。戚蓼生是乾隆34年(1769)进士,知识和文化水平很高。
戚序本留下的过录本有有正书局(大字、小字)本、南京图书馆藏本。
上海图书馆藏的一部残本实际上是有正本底本的劫余。其原书由山阴俞明震(前资政俞大维伯父)所提供(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
戚序有正本、南图本均抄写精美,宛如书法范本一般,十分难得。就中尤以南图本抄写得最精,有正本与戚序同一祖本的蒙府本之错误,几全部不出现,是一部极其珍贵,可用来校勘、赏鉴的本子。此次校书我所谓之「戚序本」,除特别说明者外,均指此书。
戚序本也是第一个影印出版的抄本,对红学和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很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引文即出自此书。俞平伯、王惜时当初以本书为底本整理的新校本,也曾脍炙人口。
戚序本保留了部分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但它的最大特色是每回回前的回前批和回后总评(部分回没有)。
戚序本之回前批与回后总评,虽偶有酸腐之处,但其提纲契领,点出前人所未言,特别是文学批评理论之独创,对吾人今日研究《红楼梦》和文学作品,仍有诸多参考之价值。
《红楼梦》批语之精彩,有时不让正文,这是我们所不应忽略的。关于脂评,我将为文再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