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披风

(2017-04-14 11:02:13)
《红楼梦》有两次提到王熙凤穿着披风,第六回刘姥姥初见凤姐,凤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第六十八回尤二姐初见凤姐,只见凤姐「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

这两件披风,和我们今日称为「斗篷」的披风(图一)同一形制吗? 

http://s1/bmiddle/006tbi8Qzy7ai20rCNy00&690

(图一)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loak.jpg

答案是否定的。

这有一个历史渊源。话说清代统一中国后,力推满洲服饰。这种政策的阻力很大,特别是江南地区士人的反对非常激烈。

冲突的结果,双方各作妥协,乃有「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的折衷。即男人依满洲习惯,剃头留辫,穿满洲袍褂;女人则继续上衣下裳,仍旧裹小脚。不论男女,死后仍旧可以汉装下葬。

这种上衣下裳的女性服饰,形成很早,宋代以来,历经明代,到了清初,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幅的改变。因此这个披风实际上是从宋代的「褙子」演化而来。

《三才图会衣服三卷》即有这样的图档,并有这样的文献:「(褙子)即今之披风。《实录》曰:秦二世诏朝服上加褙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宋又长与裙齐,而袖纔宽于衫。」(见图二)

http://s3/bmiddle/006tbi8Qzy7ai22LmdI92&690图二

《朱氏舜水谈绮》进一步的把披风形制、尺寸都加以说明。(如图三)

http://s1/bmiddle/006tbi8Qzy7ai25KkLee0&690图三

是明、清女性之披风,实际上是穿在立领的袄子或衫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瓦领下端有玉扣花,或者用小带系缚,两边开衩,长与衫齐,收腰,有袖,下面着裙。

这里有一件瓷瓶图档,这两位优雅的女性,身上穿的外衣,就是《红楼梦》凤姐所著的披风。(图四,瓷瓶原件现藏英国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http://s4/mw690/006tbi8Qzy7ai2a08yD63&690图四

所以凤姐所著两次上袄、披风、下裙,其实是汉装。

清代以异族入关,想尽量保存自己的风俗习惯,并且想将自己的服饰品味推广至全国。

但爱美是人之天性,汉族女子的这种上衫(袄)、下裳、披风,有腰身,色彩五彩缤纷,能突显出女子婀娜多姿、临风飘逸的服饰,相对于满袍的直桶而言,更能吸引女性的喜好,因此很快的在宫中府中引起跟风。

喜欢清宫剧的朋友,一定以为清廷宫中府中一定每天戴着一字头、大拉翅,穿着袍褂,脚踩盆底鞋。但认真检视〈胤祯十二美人图屏〉,一定会很讶异于这十二位美丽高贵的美女,几乎全穿着上衫、下裳、披风。

胤祯就是日后的雍正皇帝。

这里选择五官比较不像汉族女子的图像三张,请各位观摹比较。

 http://s7/bmiddle/006tbi8Qzy7ai29ULtke6&690

http://s8/bmiddle/006tbi8Qzy7ai29XSTB47&690

http://s13/bmiddle/006tbi8Qzy7ai2gEN8Edc&690

这种形制的披风,实际上男女均着,明代墓葬出土至少三件这种形制的男性披风,分别是贵州思南张守宗夫妇墓、江西南城益宣王朱翊夫妇墓、河南府诸纯臣夫妇墓。

因此,《红楼梦》第二十回宝、黛怄气,黛玉说宝玉「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的「披风」,应该也是同一形制。

《红楼梦》的衣着是满汉合璧的,这点我将在日后诸文继续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