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的效果经营(一)
(2016-11-18 12:04:50)程高续书虽然贬多于褒,并且有不少地方误会了原作者的旨意,但在效果的经营上,还是可见花了一番功夫的,并不像一些学者说的那么不堪。
他写黛玉之夭亡是全书中最震撼人心的篇章。凤姐的移花接木之计,虽然有些俗套,但他写黛玉始而蛇影杯弓,进而因讹成真,故事是那么一步一逼的,像一波波的浪涛。然后又「兵分二路」,一边写宝钗成婚,喧天锣鼓的场面,一边写黛玉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热闹与冷清,喜事与丧事,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的震撼力,恐怕连莎士比亚写茱丽叶在古墓中饮剑而亡,或者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琳娜卧轨的那一幕,都要望尘莫及。
现在让我们来看两段最精彩的笔墨:
那黛玉却又奇怪了,这时不是先前那样软了,也不用紫鹃打帘子,自己掀起帘子进来,却是寂然无声。……黛玉却也不理会,自己走进房来。看见宝玉在那里坐着,也不起身让坐,只瞅着嘻嘻的傻笑。黛玉自己坐下,却也瞅着宝玉笑。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第九十六回)
──宝黛两人都在傻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心境:宝玉笑,因为他以为美梦可以成真;黛玉笑,因为他「是痛苦到极点的变态的哭」(用韩进廉《红学史稿.八十回后的补续和前八十回的增删》语)。同是傻笑,却写尽两人不同的心情,是所谓不笑之笑,不写之写。
当时黛玉气绝,……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有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第九十八回)
──这种声影变化的描写,与前引情感的移转、实写与虚写的穿插,借景写情,因情感事,都是上好的文字。(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