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日本货或日本技术
(2016-10-06 14:12:50)习惯上,我们会认为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工业技术才超越中国。
但从《红楼梦》中的进口日本货或仿日本技术所透露出来的讯息,却值得吾人省思。
在《红楼梦》写作的时期,国人称日本人为「倭」,称日本缎为「倭缎」。「倭缎」又称「东洋缎」,简称「洋缎」,是当时极为珍贵的一种厚密的丝织物。
惟《大清会典》卷载江宁织造局岁织倭缎六百匹,近则苏州等处亦织之。雍正三年(1725)二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曹俯送来缎疋如数收讫折」亦载收「倭缎二十疋」、「洋缎八十八疋」(《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惟「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服第六》「倭缎」)。夷国指东夷,即日本。
《红楼梦》讲到「倭缎」或「洋缎」共有两处,俱在第三回:
一、王熙凤「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
二、宝玉「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挂」。
据清宫养心殿造办处档案关于「洋漆」或「仿倭漆」的记载:雍正、乾隆时期,漆作自制已有很高的水平(《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朝~乾隆朝)。惟描金、洒金的工艺技法来自东洋(日本),漆料仍以日本进口为佳,特别是洋金,都是不争的事实。(英)约翰‧巴罗(1792-1794)《我看乾隆盛世》:「日本在所有漆器和上光器具的制作上都胜过了中国,其制品在中国也都索价昂贵。」
《红楼梦》讲到「洋漆」的共四处:一、「两边设着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第三回)。
二、「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第四十回)。
三、「又有一小洋漆茶盘」(第五十三回)。
四、「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第六十二回)。
至第三回王熙凤「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应该也是日本进口,或是仿日本织法的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