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级汇报课《端午粽》评议记录(六)

(2017-05-26 21:05:35)
分类: 专题研讨的内容:1会议记录

区级汇报课评议记录

时间:2017512

地点:笏石中心小学多功能室

出席人: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林天赐

http://s9/mw690/006sXxPyzy7bnH6ifnGa8&690


    会议议程:

一、执教老师林秀晖说教学设计理念及反思

林秀晖:

设计理念:《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

味道和花样,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语言比较形象, 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引导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 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引导小朋友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帮助理解文本,并适时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和童谣。

反思: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加点:

一、从生活到文本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通过食物和

图片等,让孩子们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味道有个感性的认识。

二、注重字、词、句的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如“青青的、红红的、白白的、美滋滋、一股清香、又黏又

甜”等,在教学时,通过朗读感受这些词汇精妙的运用,引导说出类似的词语并说话。在指导书写生字时,不单纯指导如何书写,还要求学生能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话。

三、多种形式朗读

通过个别读、小组读、师范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

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中领悟文本。

四、链接阅读,提高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和童谣,既加深对端午节的认识,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有语文,又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调控不合理,导致教学任务没能完成;语速太快,导致有些孩

子未能明确老师的要求;课堂教学时有些重要的课前预设没实现,如让孩子

观察粽子、尝尝粽子并加以描述,课程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

二、课题组成员点评

潘明芬:

林老师在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引入端午节儿歌和童谣。课文朗读形式多样,老师评价很有针对性。

吴瑞云:

课件制作形象丰富,尤其是在感悟第二自然段时能借助演示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蔡丽英:

童声童趣的莆田方言儿歌《端午节》作为课外阅读资源,让孩子们以莆田方言来诵读儿歌。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利用了本地的文化资源,还让孩子们真真切切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精彩,传递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让我们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得以传承。

三、领导总结并提出要求

董玉宾教研员:

本节课若能进行实物的呈现将是锦上添花,对生活资源的利用不够充足。

姚秀萍书记: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学生资源以及生活资源。本节课应对“粽的味道多”进行开发利用,联系生活进行“食材多、样式多”的思维和语言训练,与学段特点联系。

区教研室林天赐主任:

课题汇报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研究课题的主题,拓展阅读一定要与学段特点相吻合。比如《端午粽》,可重点抓住“粽”这一段进行开发利用,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学会句式表达,不能仍停留在平常的阅读课教学流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