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八章:历史悠久的吴门药店
http://wx1/large/006sWitFgy1fdmf8udaxcj30hs038dg4.jpg
http://wx2/large/006sWitFgy1fdmf9jaibcj3095066wi4.jpg
苏州城内的中药铺,几乎遍布大街小巷,其中有些老店经历了百年风雨,至今仍置身街市。百年老店中,以宁远堂、沐泰山堂、雷允上诵芬堂、童葆春堂最负盛名,称为四大名店,其中尤以宁远堂药铺历史最长,它是明代始创的老药店。
【 宁远堂 】
http://wx2/large/006sWitFgy1fdmfayfm7zj308t05yjsp.jpg
▲宁远堂
宁远堂迁城后,为打开局面,新店开张日,店门前挑起两幅长挂,上书“宁远堂地道药材,宁远堂丸散膏丹”,十分醒目,檐下有“本堂创始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只此一家,并无分出”的标识。店堂内显眼处,放着一个大秤锤,那是老店旧物,秤锤上铸有“宁远”“成”“咸丰”诸字。新店开张后,门庭若市,在繁华的阊门外影响很大。随着历史的变迁,商业中心的转移,宁远堂业务渐见冷落。目前,山塘街上这家百年老店还在,成为便利周围百姓的医药连锁店。
【 雷允上诵芬堂 】
雷允上诵芬堂坐落在阊门内,是一家具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药铺,它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被誉为国内三大国药店。它的创始人雷大升,字允上,幼年熟读诗书,天资聪明,颇有才学,尤其钟情于医药书籍。
http://wx3/large/006sWitFgy1fdmfc16rybj309k0hx0yq.jpg
▲雷大升
他的父亲在朝廷做官,雷允上曾两次赴考报罢,遂于雍正初年返回故里,途中历游燕齐深山大川,访医采药,带回一批名贵药材。回苏后,继续钻研医药知识,对丸散膏丹的炼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弃儒从医,投拜在苏州名医王晋三门下。由于他对医药两门都能娴熟运用,雍正十二年在阊门内周王庙弄口开设诵芬堂药铺,不久又亲自坐堂行医。雷允上既善医又精药,待人热心,医术高明,治病有方,用药考究,治病辄有奇效。他还能亲司炉台,炼合丹丸,修合的丸丹膏散选药地道,有很多是用麝香、珍珠、西黄、伽楠香、猴枣、马宝等细料药材加工而成的,所以药效特别灵验。没有多久,雷允上便声誉鹊起,以至人们习惯地把雷允上的医名和诵芬堂的店名连在一起,称呼为“雷允上诵芬堂”,以后也就简称为“雷允上”。
http://wx2/large/006sWitFgy1fdmfcos2bjj30hs0qc0u3.jpg
▲雷允上诵芬堂门楼
雷允上殁后,子孙没有继承他的医术,但学到了制作丸丹膏散的秘传技艺。雷允上的管理制度严格,药材选取道地,修合遵照祖法。如六神丸、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辟瘟丹、紫金锭、纯阳正气丸、小儿回春丹等各种丸丹,以其神效卓著,驰名海内。
http://wx3/large/006sWitFgy1fdmfd7wr4cj30d80hjdgb.jpg
▲雷允上六神丸
六神丸更是雷允上的著名品牌,具有抑菌解毒、消炎镇痛退热等作用,用于治疗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单双乳蛾、痈疽发背、乳痈乳岩和一切无名肿毒,都很有疗效。因其制法讲究,质量上乘,效果佳良,多次获奖。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雷允上的六神丸就行销日本及南洋等地。1997年组建雷允上药业公司,雷允上国药连锁店亦遍布苏城。
【 沐泰山药店 】
沐泰山药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主人是浙江慈溪药商沐尚玉,店址在阊门外渡僧桥堍,以“泰山”为商标,故取‘沐泰山”为店名。沐氏经营有方,业务日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沐泰山药店在苏州渐有名声。道光八年阊门外遭遇一场大火,沐泰山周围被烧去二百余家房屋,但由于沐泰山有库门高墙、风火山墙阻隔,竟然未被殃及。店主庆幸之余,认为平时广结善缘,苍天有眼,得到保佑。于是在店门口挂了一杆大秤,并书示“进货这把秤,销货这把秤,行善良心好,大火烧不倒”,收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加深了顾客对沐泰山的信任。
http://wx1/large/006sWitFgy1fdmfeigztwj30go0c0t9k.jpg
▲沐泰山药店旧照
沐泰山药店在进货渠道上力求药材地道,炮制精良,广泛收集民间验方,进行验证,加以改进,由此研制出了许多名牌特色产品,如肥儿八珍糕、虎骨木瓜酒、消痞狗皮膏、退云散眼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金匮鳖甲煎丸等,行销四乡八镇,传播大江南北,备受医家、病家的欢迎。经营方法上沐泰山药店服务到位,在店门口的永济亭内放置炒米、蓑衣、灯笼等生活用品,随意借用,方便顾客。在制合鳖甲煎丸时,郑重其事,选择吉日,在店堂门口当众活杀鳖鱼,吸引行人围观。老苏州们也许会记得沐泰山店堂内曾经有一块香樟雕刻成的“沐泰山”匾,这是店主花费了五百两纹银延聘高手精雕而成。全幅图景气势浩然,金光灿烂,被视为镇店之宝,惜在“文革”中被毁。
http://wx4/large/006sWitFgy1fdmffeikbaj30hs0dcjs2.jpg
▲沐泰山药店现照
童葆春
http://wx3/large/006sWitFgy1fdmfgunfg2j306o04x0su.jpg
▲童葆春堂
【 王鸿翥药店 】
王鸿翥药店也是一家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药铺,办店特色是收集历代古方,精选道地药材,认真炮制中药饮片,特别是以擅长研制丸散而驰名国内,可称之为后起之秀。
http://wx1/large/006sWitFgy1fdmfiiblftj30hs0an0tj.jpg
▲王鸿翥堂
王鸿翥药店的创始人王庚云是一位外科名医,精于医道,家境殷实,于光绪八年开办了鸿翥堂,其意为鸿鸟飞翔,福至于庭。由于王庚云用药道地,选料上等,讲究采集四季时鲜,不惜工本,因此所制的首乌延寿丹、回天再造丸、易老天麻丸、大资生丸等产品,均有独特功效,销量猛增,称誉苏城。王鸿翥声名大噪,同行刮目相待。以后,王庚云将有关丸散方剂集录成册,名为《王鸿翥堂丸散集》,通过诠释,注明出处,以保持传统规范。
在苏州还有一些祖传验方和家传秘制中成药,也是吴医传统中成药的特色之一。这些中成药大多依据祖传秘方、经验方,利用本地中药资源及部分外来道地药材,严格选料,讲究工艺而加工成的。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剂型有丸、散、膏、丹、花露、药酒等种类,各具特色,疗效显著,在民间广泛应用与流传,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康熙年间苏州山塘街宋氏的宋制半夏,主治气管炎的咳嗽多痰;道光年间梵门桥弄沈伟田氏的人参胎产金丹,主治妇人胎产疾病;光绪末年黄氏的冯了性药酒,主治风湿疾病、关节疼痛等。还有苏州盘门新桥巷沈氏流荫堂的珍珠丸,专治小儿腹胀诸症;宋公祠创制的陈皮酱,乃是理气化痰的妙品;孙斗南家传的狮子油,专治膈症;东白塔子里赵渊家所制空青膏、推云片,治疗内障目疾有神效;西美巷滕氏世传的疳药,专治小儿消化不良;五圣阁前潘氏的仙授铁屑丸,治疗腹痛食滞有效。此外,阊门吊桥堍徐氏的百花膏,庙堂巷桥北张氏三和堂的肺露,来凤桥下塘周氏的首乌粉,山塘街王上仙的先天益气丸,仰苏楼的花露,步蟾斋的膏药,丹桂轩的白玉膏等等,在文献中都有记载,乃是苏州医药文化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