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汉语笔记之修辞部分

(2017-06-29 15:23:07)
标签:

365

18汉硕考研

汉硕

汉语国际教育


一、修辞概说

1、什么是修辞: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修辞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修辞学不是研究语音、词汇或语法本身的系统和规律,而是研究怎样运用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词语、句子、声音来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2)任务:

◆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3、修辞的原则:码本共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收效原则、共存原则

4、制约修辞的因素:角色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

5、修辞和语境

1)语言环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2)语言环境也称语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况和关系等:

◆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6、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2)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7、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关系

1)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2)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3)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4)三者紧密联系:

◆在一般情况下,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修辞的特点同语法的特点密切相关

◆对同一语言事实的分析,往往同时涉及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

二、词语的锤炼

1、意义的锤炼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

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力求色彩鲜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2、声音的锤炼

1)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2)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3)力求韵脚和谐

4)讲求叠音自然

5)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3、词语的选用

1)选用词语的要求:准确贴切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

◆要看清对象

◆要留心环境(现实环境、语言环境)

◆要注意真实

2)选用词语的范围

4、词语的移用

1)改变用法

2)改变词性

3)顺势移用

5、词语的代用

1)相关的借代

2)避忌的借代

6、词语的仿用

1)语素更换

2)成语翻新

7、词语的配合

1)色彩的配合

◆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配合

◆词语的语体色彩的配合

2)声音的配合

◆声韵和谐:利用双声叠韵、讲究诗歌押韵、避免声音拗口

◆音节匀称

◆节奏鲜明

◆声音传情

三、句式的选择

1、选择句式的主要依据:

1)根据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

2)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

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等

2、长句和短句

1)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2)长句化短的方法:

◆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

◆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3、整句和散句

1)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4、主动句和被动句

1)有些场合用被动句合适:

◆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

◆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主语保持一致,为了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5、肯定句和否定句

6、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四、句子的锤炼

1、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

2、连贯:包括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

1)上下衔接

2)层次清楚

3)列举分承

4)插说适当

3、周密

1)修饰要恰当

2)缺漏要谨防

3)考虑要周到

4)照应要严密

4、简练

1)防止冗赘

◆词语重复

◆意思重复

◆词语多余

2)化长为短

3)凝缩结构

4)提炼句意

◆利用反义结构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利用否定副词来反映思想的深化和跃进

5、生动

1)形象

2)强调

3)对比

4)联想

◆示现

◆双关

五、句式的选择

1、语序的调整:倒装句、变式句

1)基本意思没有改变,只是在强调重点和情态上有所变化

2)句法关系没有改变,只是位置上有先后次序的不同,结构关系仍然不变

3)次序的变化,往往有重音、语调和停顿等的配合,以加强表达效果

2、句式的变化:运用虚词和语调

1)否定句式

2)设问句式:提问、反问

3、句形的长短

1)长句:

◆修饰语比较多

◆联合结构比较多

◆分句中的结构层次比较多;

2)短句

◆简单明了地叙述和描写事物

◆如实地记录口语

◆表示紧张激动的情绪和坚决肯定的口气

3)长短句的连用

4、结构的整散

1)对偶:正对、反对、流水对

2)排比

3)顶真

4)错综

六、语体和风格

1、语体类型

1)口头语体:谈话语体、演说语体、讨论语体

2)书卷语体:事务语体、技语体(专门科技体、通俗科技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散文体、韵文体、对白体)

3)语体的交叉

2、语体风格

1)语体分类: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2)事务语体

◆包括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照会、公报,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合同、规章、协议书、计划、调查报告等形式;

◆最根本的要求: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

◆使用的词语: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使用的句式: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修辞方式: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3)科技语体: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

◆专门科技语体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是精确性和严密性,不追求艺术美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使用的句式比较单一,句式严整而少变化,主要使用陈述句,有时也用疑问句,多用主谓句,大量运用复句

◆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运用特点:专门科技语体表达上准确、严密、简洁,不追求语言艺术化,所以在辞格的选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通俗科技语体在词语方面不用专门术语,往往以日常口头词语来代替,句式比较灵活多样,有时用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引用等辞格。

4)政论语体

◆主要特征: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具有广泛性、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主谓句、复句

◆政论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俚俗语等,长句、短句并用,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材料的选择上多样化,但根本风格是庄重、谨严

5)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性、情感性

◆文艺语体的类别——散文体: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用的语体;韵文体:包括诗歌、词曲和快板等;戏剧体: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用的文体;对白体

3、语言风格

1)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

◆语言的风格要素:语音中的风格要素、词汇中的风格要素、语法中的风格要素

◆非语言的风格要素:

2)语言的民族风格

3)语言的时代风格

4)语言的个人风格:豪迈与柔婉、平淡与绚丽、明快与含蓄、简洁与繁富

七、辞格

1、比喻

1)本体、喻体、喻词

2)比喻的种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的喻词(A像B)

◆暗喻:本题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A是B、A的B、A,B)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撇喻:表面说的是本体与喻体的不相似,但本体与喻体的这种“不相似”之所以需要撇除,正是以对两者相似性表示认同为前提的(A不像B)

◆博喻:是用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或者用意连串相关的喻体描绘一连串相关的本体

3)比喻的灵活用法

◆没有喻词的比喻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4)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比喻要贴切

◆要注意思想感情

◆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

2、比拟

1)本体、拟体

2)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3)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般

4)比拟跟比喻有某些相似点,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是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借代

1)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2)借代的种类:

◆特征、标志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

◆具体代抽象

◆部分代整体

◆结果代原因

3)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借体与本题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

◆借体往往自身带有褒贬色彩

4)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拈连

1)就是甲乙不同的两个事物连着说时,临时把用在甲事物的词语趁势拈来连用到乙事物上

1)拈连的种类:

◆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2)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

5、夸张

1)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

2)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6、双关

1)双关的种类:

◆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利用词句固有的多义或临时的多义构成的双关

◆语境双关

2)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解

◆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战斗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思想健康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7、仿词(仿似)

1)仿词的种类

◆音仿

◆义仿

2)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不出现时,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仿词只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性

8、反语

1)反语的种类:

◆以正当反

◆以反当正

2)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 ,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9、婉曲

1)婉曲的种类:

◆婉言

◆曲语

2)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婉曲的真正含意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10、对偶

1)对偶的种类:

◆正对

◆反对

◆串对(流水对)

2)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

11、排比

1)排比的种类

◆句子排比

◆句子成分排比

2)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意的重心,因此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

◆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3)排比与对偶是不同的:

◆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

◆排比常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12、层递

1)层递的种类:

◆递升

◆递降

2)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层递的运用必须使事物依次排列,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人们的认识也层层深入,印象逐渐深化。

3)层递和排比有明显的区别:

◆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行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13、顶真

14、回环

1)运用回环要注意:回环的特点是词语“循环往复”,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情趣。回环论理,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回环抒情,使人感到深情无限;回环叙景,使人容易体会出景物间的联系。

2)回环和顶真的区别:

◆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

◆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15、对比

1)对比的种类: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2)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和对偶的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16、映衬

1)映衬的种类:

◆正衬

◆反衬:是主次分明的一种映衬,把相关或相反的两个事物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烘托主要

◆对衬:把相互对照、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作对比的一种映衬

2)映衬要注意的问题: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3)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17、反复

1)反复的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18、设问

19、警策:

1)警策的种类:

◆主宾重复判断

◆表意相反相成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八、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2、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

3、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九、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1、韵律配合不协调

1)音节不匀称

2)平仄不相间

3)押韵不和谐

2、词语选用不精当

1)词语表意不确切

2)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3)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3、句子表意不畅达

1)句式选择不恰当

◆单句和复句

◆常式句和变式句

◆长句和短句

◆散句和整句

2)句子不简练

◆语意重复

◆词语堆砌

3)句子表达不连贯

◆分句之间脱节

◆句子之间脱节

4、辞格运用不恰当

1)比喻不当

2)比拟不当

3)借代不当

4)夸张不当

5)仿词不当

6)对偶不当

7)排比不当

8)顶真不当

9)映衬不当

10)设问不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