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之修辞部分
(2017-06-29 15:23:07)
标签:
36518汉硕考研汉硕汉语国际教育 |
一、修辞概说
1、什么是修辞:
1)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2)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3)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2、修辞的对象和任务:
1)对象:修辞学不是研究语音、词汇或语法本身的系统和规律,而是研究怎样运用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词语、句子、声音来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
2)任务:
◆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3、修辞的原则:码本共通原则、角色认同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收效原则、共存原则
4、制约修辞的因素:角色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
5、修辞和语境
1)语言环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2)语言环境也称语境,一般指在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况和关系等:
◆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
◆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读者等动态因素
6、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1)修辞同语音的关系
2)修辞同词汇的关系
3)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7、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关系
1)语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
2)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
3)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
4)三者紧密联系:
◆在一般情况下,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修辞的特点同语法的特点密切相关
◆对同一语言事实的分析,往往同时涉及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
二、词语的锤炼
1、意义的锤炼
1)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力求准确、妥帖
3)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4)力求色彩鲜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2、声音的锤炼
1)注意音节整齐匀称
2)注意声调平仄相同
3)力求韵脚和谐
4)讲求叠音自然
5)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3、词语的选用
1)选用词语的要求:准确贴切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
◆要看清对象
◆要留心环境(现实环境、语言环境)
◆要注意真实
2)选用词语的范围
4、词语的移用
1)改变用法
2)改变词性
3)顺势移用
5、词语的代用
1)相关的借代
2)避忌的借代
6、词语的仿用
1)语素更换
2)成语翻新
7、词语的配合
1)色彩的配合
◆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配合
◆词语的语体色彩的配合
2)声音的配合
◆声韵和谐:利用双声叠韵、讲究诗歌押韵、避免声音拗口
◆音节匀称
◆节奏鲜明
◆声音传情
三、句式的选择
1、选择句式的主要依据:
1)根据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
2)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
3)根据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等
2、长句和短句
1)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2)长句化短的方法:
◆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
◆把复杂的联合短语拆开,重复跟联合短语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并列句式
3、整句和散句
1)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4、主动句和被动句
1)有些场合用被动句合适:
◆强调受事,而施事不需要说出,或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就要用被动句;
◆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主语保持一致,为了叙述的重点突出,语意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
5、肯定句和否定句
6、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四、句子的锤炼
1、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是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
2、连贯:包括句子之间的配合问题、句子内部的组织问题
1)上下衔接
2)层次清楚
3)列举分承
4)插说适当
3、周密
1)修饰要恰当
2)缺漏要谨防
3)考虑要周到
4)照应要严密
4、简练
1)防止冗赘
◆词语重复
◆意思重复
◆词语多余
2)化长为短
3)凝缩结构
4)提炼句意
◆利用反义结构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利用否定副词来反映思想的深化和跃进
5、生动
1)形象
2)强调
3)对比
4)联想
◆示现
◆双关
五、句式的选择
1、语序的调整:倒装句、变式句
1)基本意思没有改变,只是在强调重点和情态上有所变化
2)句法关系没有改变,只是位置上有先后次序的不同,结构关系仍然不变
3)次序的变化,往往有重音、语调和停顿等的配合,以加强表达效果
2、句式的变化:运用虚词和语调
1)否定句式
2)设问句式:提问、反问
3、句形的长短
1)长句:
◆修饰语比较多
◆联合结构比较多
◆分句中的结构层次比较多;
2)短句
◆简单明了地叙述和描写事物
◆如实地记录口语
◆表示紧张激动的情绪和坚决肯定的口气
3)长短句的连用
4、结构的整散
1)对偶:正对、反对、流水对
2)排比
3)顶真
4)错综
六、语体和风格
1、语体类型
1)口头语体:谈话语体、演说语体、讨论语体
2)书卷语体:事务语体、技语体(专门科技体、通俗科技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散文体、韵文体、对白体)
3)语体的交叉
2、语体风格
1)语体分类: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2)事务语体
◆包括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法令、条约、照会、公报,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合同、规章、协议书、计划、调查报告等形式;
◆最根本的要求: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
◆使用的词语: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多用“的”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使用的句式: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
◆修辞方式:较少用口语句式,而较多运用常式单句、并列复句和文言句式
3)科技语体: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
◆专门科技语体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是精确性和严密性,不追求艺术美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词语: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
◆专门科技语体使用的句式:使用的句式比较单一,句式严整而少变化,主要使用陈述句,有时也用疑问句,多用主谓句,大量运用复句
◆专门科技语体的修辞运用特点:专门科技语体表达上准确、严密、简洁,不追求语言艺术化,所以在辞格的选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通俗科技语体在词语方面不用专门术语,往往以日常口头词语来代替,句式比较灵活多样,有时用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引用等辞格。
4)政论语体
◆主要特征: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政论语体使用的词语:具有广泛性、不断吸收新词语
◆政论语体使用的句式:较多运用陈述句、祈使句、主谓句、复句
◆政论语体使用的修辞方式:经常运用谚语、歇后语、俚俗语等,长句、短句并用,较多运用比喻、比拟、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材料的选择上多样化,但根本风格是庄重、谨严
5)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性、情感性
◆文艺语体的类别——散文体:指小说、散文和特写等用的语体;韵文体:包括诗歌、词曲和快板等;戏剧体:指话剧、歌剧和地方戏等用的文体;对白体
3、语言风格
1)语言风格的构成要素
◆语言的风格要素:语音中的风格要素、词汇中的风格要素、语法中的风格要素
◆非语言的风格要素:
2)语言的民族风格
3)语言的时代风格
4)语言的个人风格:豪迈与柔婉、平淡与绚丽、明快与含蓄、简洁与繁富
七、辞格
1、比喻
1)本体、喻体、喻词
2)比喻的种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的喻词(A像B)
◆暗喻:本题和喻体也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A是B、A的B、A,B)
◆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撇喻:表面说的是本体与喻体的不相似,但本体与喻体的这种“不相似”之所以需要撇除,正是以对两者相似性表示认同为前提的(A不像B)
◆博喻:是用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或者用意连串相关的喻体描绘一连串相关的本体
3)比喻的灵活用法
◆没有喻词的比喻
◆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
◆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4)运用比喻要注意的问题
◆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比喻要贴切
◆要注意思想感情
◆要注意区分比喻和非比喻,譬如比喻和比较形式上相同,而实质上是不同的
2、比拟
1)本体、拟体
2)比拟的种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3)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进行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般
4)比拟跟比喻有某些相似点,比拟、比喻都是两事物相比。不同点是比喻重点在“喻”,即以乙事物“喻”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3、借代
1)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2)借代的种类:
◆特征、标志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
◆具体代抽象
◆部分代整体
◆结果代原因
3)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借体与本题的关系密切,在上下文里,作者应有所交代,使读者看到借体时,能明白本体是什么
◆无论运用哪一种借代,其借体一定要能代表本体,其作用才明显突出
◆借体往往自身带有褒贬色彩
4)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拈连
1)就是甲乙不同的两个事物连着说时,临时把用在甲事物的词语趁势拈来连用到乙事物上
1)拈连的种类:
◆全式拈连:甲乙两事物都出现,拈连词语不可少
◆略式拈连:甲事物省略,或甲事物中的拈连词语省略,乙事物必须出现,借助上下文,省略的内容还是清楚的
2)运用拈连要注意的问题
◆拈连要贴切自然,不能单纯注意字面上的联系,主要应从内容方面考虑,才能“拈”得自然,“连”得贴切
◆拈连要注意甲乙两事物在语义上必须有内在联系,甲事物是乙事物的根据或条件,乙事物只有联系甲事物才能得到确切深刻的理解
5、夸张
1)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
2)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辞格,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防止互相抵触
6、双关
1)双关的种类:
◆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利用词句固有的多义或临时的多义构成的双关
◆语境双关
2)运用双关要注意的问题
◆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两层含意,其中蕴含着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体会得到,寻味得出,不能造成误会或歧解
◆要注意双关内容的思想性、战斗性,不要单纯追求风趣和含蓄,用双关构成歇后语时,尤应注意思想健康
◆语义双关和借喻不同:借喻是以喻体代本体,说的是喻体,要表达的是本体事物,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目的在于使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洁;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表里意思不一,目的在于收到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效果。
7、仿词(仿似)
1)仿词的种类
◆音仿
◆义仿
2)运用仿词要注意的问题
◆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它的特定含义一定要清楚明白,特别是当被仿的词不出现时,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使人一目了然
◆仿词只须词语的结构形式相同,而文字和意义均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一定要有创新性
8、反语
1)反语的种类:
◆以正当反
◆以反当正
2)运用反语要注意的问题:
◆反语有对待敌人的 ,有对待同盟者的,也有对待自己队伍的,要区别对待,必须防止滥用
◆运用反语应该力求鲜明,切忌含混
9、婉曲
1)婉曲的种类:
◆婉言
◆曲语
2)运用婉曲要注意的问题:
◆婉曲话语,妙在含蓄委婉,而意在言外
◆婉曲的真正含意一定要让人悟得出,理解得了,最终得露出“庐山真面目”,不能使人误解或产生歧义
10、对偶
1)对偶的种类:
◆正对
◆反对
◆串对(流水对)
2)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
◆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
11、排比
1)排比的种类
◆句子排比
◆句子成分排比
2)运用排比要注意的问题:
◆排比的突出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文意的重心,因此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排比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之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启发读者深思
◆准确地使用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3)排比与对偶是不同的:
◆排比是三项或更多项的平行排列,对偶只是两项的并列对称;
◆排比每项的字数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两项的字数必须相等;
◆排比常用相同的词语,对偶力避字面的重复
12、层递
1)层递的种类:
◆递升
◆递降
2)运用层递要注意的问题:层递的运用必须使事物依次排列,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语言一环扣一环,一步紧一步,人们的认识也层层深入,印象逐渐深化。
3)层递和排比有明显的区别:
◆层递着眼于内容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行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方面,或相关的几个方面;
◆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要用相同的词语。
13、顶真
14、回环
1)运用回环要注意:回环的特点是词语“循环往复”,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情趣。回环论理,使人容易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回环抒情,使人感到深情无限;回环叙景,使人容易体会出景物间的联系。
2)回环和顶真的区别:
◆顶真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它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不是递升或递降的关系;
◆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含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又从乙事物到甲事物。有的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的关系。
15、对比
1)对比的种类: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2)运用对比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和对偶的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16、映衬
1)映衬的种类:
◆正衬
◆反衬:是主次分明的一种映衬,把相关或相反的两个事物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烘托主要
◆对衬:把相互对照、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作对比的一种映衬
2)映衬要注意的问题: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3)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17、反复
1)反复的种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18、设问
19、警策:
1)警策的种类:
◆主宾重复判断
◆表意相反相成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
八、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
2、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
3、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九、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1、韵律配合不协调
1)音节不匀称
2)平仄不相间
3)押韵不和谐
2、词语选用不精当
1)词语表意不确切
2)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3)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3、句子表意不畅达
1)句式选择不恰当
◆单句和复句
◆常式句和变式句
◆长句和短句
◆散句和整句
2)句子不简练
◆语意重复
◆词语堆砌
3)句子表达不连贯
◆分句之间脱节
◆句子之间脱节
4、辞格运用不恰当
1)比喻不当
2)比拟不当
3)借代不当
4)夸张不当
5)仿词不当
6)对偶不当
7)排比不当
8)顶真不当
9)映衬不当
10)设问不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