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人居-中国山水画中的建筑环境艺术

(2020-03-24 15:43:46)
分类: 戏剧之家杂志收录文章

  摘要:中国建筑环境经历几千年来的残烛风化之后,让我们无法在更多的实体上去追寻历史的痕迹。而中国画正是对传统建筑环境、山水理念和对理想风景佳穴直观描摹的具体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大量表现建筑环境为主题的作品,其中,中国画的山水写意更是对环境意识的集中反映,体现出古人的建筑环境生态观。研究传统人居环境以及中国画山水图式旨在开创环境艺术创新设计的发展思路,同时重新焕发喜欢同审美气息生命力的现代环境营建。

  关键词:山水画;建筑;环境艺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城市面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模式化的新建筑景观鳞次栉比,切断了历史印记。近年来“生态”、“环境”、“文化”等一系列名词的营建理念被人们所关注,掀起一阵回归自然、人文寻根的热潮。钱学森与吴良镛的书信中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山水城市概念。

  一、画中山水与建筑环境

  1.画中山水的理解

  人们因文化的不同对山水自然有着差异。对于古代人来说,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天下”“四海之内”都是表达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领悟。中国人对山川、水脉尤其钟爱,他们被视为神圣的、有生命的,拥有庞大的力量,并且促发了自然崇拜,尤其是对山水的崇拜。自然界中的实体是相互联系、唇齿相依的,被宇宙和无法想象的自然力量所主宰。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这是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基本认识,也是建筑环境的基础。

  2.画中建筑环境的理解

  建筑环境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环境的直观感受通过主观加工后的产物。人们对建筑环境的理解与感受总是掺杂了情感与经历,情感又在建筑环境之中映射而出,以此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从古至今,都不难看出人们对人居生活环境周围环境的强大依赖性。古人在建筑营造的过程中不单单是营造建筑本身,对于建筑所在环境也多有考虑,营造出可行、可观、可赏、可栖的建筑环境一直是人们的追求。

  二、中国山水画中的建筑环境空间语言

  西方绘画的透视法是在画面上依照几何学的测算构造一个三进制空间的幻境,在视觉上,追求无限的空间,靠巨大的空间透视法来获取这样的效果。而中国画中的“三远法”所构成的空间不符合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到有限,创造艺术的空间语言,达到中国画面的空间感。

  1.山水画空间意境的创造

  中国空间艺术发展至中唐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文人由写实向写意转化,禅宗哲学思想的兴盛,极大地影响的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由此将园林看见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而中国山水画也是遵循师出自然,而不模仿自然的宗旨,重在写意,用有限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给人回味。例如沈周的《长风吹玉图》(如图1),该作品并不是以绘画视角感受为作画空间,而是以游者的视觉空间感受进行绘画的。将自己转化成画中人去体会作画所表达的空间意境。

  中国山水画体现着中国美学的含蓄,太露或者是太直白, 图1《长风吹玉图》

  都是传统美学所忌讳的。“深山藏古诗”和“悠然见南山”等作为绘画内容,把“藏”与“露”的意境巧妙呈现。比如说宋代画家巨然的《山寺图》(如图2),此作品就是曲径通幽,道路之子前进,层次深远。建筑选址于层层山脉之中,左右环抱格局。“藏”并不是完全的看不到,而是给人“不 图2《长风吹玉图》

  到”的无限遐想;“露”也并不是一览无余,而是给人“到”的豁然开朗。突出了山寺的幽静与修行的意境。

  2.山水画中建筑环境空间处理手法

  从考古遗迹上不难看出,居民对人居环境的选择早已具有一定的空间倾向性。而中国画正是对传统建筑环境、山水理念和对理想风景佳穴直观描摹的具体表现。中国画的山水写意更是对环境意识的集中反映,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得描摹,进行图纸的转换分析,体现出古人择址于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风水环抱格局的建筑环境生态观。

  从中国山水画中的“山环水绕”的建筑营居模式中可以看出山水画中的相似图式。例如(表1),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之势是非科学的透视错位使观者与行者达成相同的空间感受,这种空间的绘制方法独具匠心,具有中国空间特色,同时反映中国空间营建的哲学方式。

  三、中国山水画对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山水画作为最早的对自然和空间的理解表现手法之一,其主要关注的是无形的东西,而景观被认为是遍布世界有形的东西,“绝对”的空间观念慢慢被理解,景观作为构成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他赋予含义,象征性地表达也可存在景观之中。在研究中国山水画理论与实践中,同时也得到了一些理性认识。

  1.现代建筑环境艺术形式的处理

  在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的得出有益于传统空间得以延续的处理手法。首先,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用景观要素对景观进行塑造,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环境景观的景深。其次,景观空间美的要求是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起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在现实的空间处理中与中国山水画的造型艺术形式是不同的,在游览的过程是动态的,所以,“藏”与“露”等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在景观处理中显得更为重要。强调进入景观序列之中不断位移和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美感。

  在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中,可应采用同国画中的散点透视,线性空间引导人们在其中穿行,这种空间并没有明确的起始、高潮、结尾等强烈的空间序列,而是具有一种意味深长的空间品质。这些空间各具变化又富于统一,使得空间并不单调,反而游之令人回味隽永,这也是传统环境空间的韵味所在。

  2.现代建筑环境的场所感

  现代建筑环境空间是城市居民居住、休闲、交往的场所,建筑环境空间就像住宅的一个大客厅,又类似于四合院中的庭院,人们在这里相遇,孩子们在这里穿梭嬉戏,游客们在这里游览交易,这是一个生动的空间,充满世俗气息。现代建筑环境空间的室内外空间模式化严重,失去了传统建筑的人性空间。那我们为何不能借鉴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描绘的理想居穴来创造一个能容纳人们精神世界的环境空间呢?现代建筑的场所感的营造需要融入性和互动性,如果一个建筑融入社区,融入城市,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个体,而是一个能发生交流、活动的空间场所,使得这环境空间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便是现代建筑环境空间的魅力所在。

  3.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的设计哲学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统一的哲学观。中国人自古就将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便是这一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人在环境景观中游走,风雨阳光,四季变化都能在这空间中静静展开,时间的参与让此环境景观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人们在其中游历,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合一,使得这一切如同一个整体,相互资借,互为成景。

  四、结论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剖析,运用现代设计的手法,由表及里的挖掘空间的内涵,应用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之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也可以对社会生活网络的缝合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城市空间富有归属感,明确研究在新的技术条件、新的社会需求、新的经济形态、新的生存方式下如何塑造具有艺术传承性的营建理念,从而启发今天的环境艺术发展,并为我省城市与农村的环境营建提供新的设计发展思路。

  表1 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馆藏山水建筑画作营居环境分析

  序号山水建筑空间分析序号山水建筑空间分析

  1 学雪栈盘车图 宋代·屈鼎

  2

  真逸岩居图 元代·吴镇

  3 富贵探春图 明代·蓝瑛

  4林岩草堂 清代·林宸

  图1 源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图2 源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表1 源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作者自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