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的体会
2023-04-27 19:18:02
标签: 杂谈
作者:陆春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笔者认为,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民主的需求内容具有全方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不断满足人民全方位增长的需求,才能彰显全过程民主的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所以,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全方位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的工作上来,全方位落实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民主的实现途径具有宽渠道
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就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尤其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这一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民主的协商形式具有多层次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民主实践在各层级、各领域有序展开,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协商领域更加全面,从国家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人民群众都可以切切实实参与其中。协商层级更加广泛,从中央到地方、基层,不局限于某一层级或某个方面。协商形式更加丰富,可以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全面进行,人们还可以通过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评估、咨询、网络反馈、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协商中。
四、民主的实施过程具有全链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我们的民主不仅反映在民主选举上,还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整个过程,实施全过程民主。首先反映在选举上,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来掌握并行使权力。从全国人大到乡级人大均由民主选举产生,选举是平等的,一人一票、票票等值;选举是真实的,不允许受金钱操控,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信任的人。也反映在民主决策上,在充分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决策,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还反映在民主管理上,广大人民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大事,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还反映在民主监督上,全面有效的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因选举结束而中断,保证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这种监督,延伸到每个领域、每个角落,包括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
如何理解“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学习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的体会
作者:陆春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进,民主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笔者认为,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民主的需求内容具有全方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局限于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不断满足人民全方位增长的需求,才能彰显全过程民主的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所以,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全方位拓展人民群众参与立法、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方式;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的工作上来,全方位落实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必须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构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民主的实现途径具有宽渠道
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就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尤其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这一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要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三、民主的协商形式具有多层次
社会主义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民主实践在各层级、各领域有序展开,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协商领域更加全面,从国家立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事项,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人民群众都可以切切实实参与其中。协商层级更加广泛,从中央到地方、基层,不局限于某一层级或某个方面。协商形式更加丰富,可以通过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全面进行,人们还可以通过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评估、咨询、网络反馈、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协商中。
四、民主的实施过程具有全链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我们的民主不仅反映在民主选举上,还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整个过程,实施全过程民主。首先反映在选举上,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来掌握并行使权力。从全国人大到乡级人大均由民主选举产生,选举是平等的,一人一票、票票等值;选举是真实的,不允许受金钱操控,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信任的人。也反映在民主决策上,在充分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决策,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还反映在民主管理上,广大人民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行使民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大事,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还反映在民主监督上,全面有效的民主监督,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因选举结束而中断,保证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这种监督,延伸到每个领域、每个角落,包括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