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价值取舍的导向标

2022-10-24 12:09:35

作者:耿 勇

这次疫情,让沪上邻里之间更熟悉、更亲切和更互助,你帮我,我助你,左邻右舍,楼上楼下金相邻,亲如一家。这不由让人想起许多年前人人皆知的口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口号,作为一种价值观认同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它像雨雾中的灯塔,引领着人们事业与生活的“航船”不偏离航线,乘风破浪,顺利到达彼岸。

改革开放之初,在莘莘学子心中,第一个叫响并振奋人心的口号,是周恩来总理少年时立下的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时,“文革”刚结束,百业待兴,人才奇缺,读书成才成为当务之急。高考恢复后,人们读书愿望高涨,读书求上进,不论在洒满晨光的小树林里;还是在铺满金色秋叶的小道上;或在颠簸拥挤的车厢里,处处可见读书人的身影。那时的科学家、文学家是我们心中最大的明星。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的猜想》点亮了多少人成为科学家的梦想;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点燃了多少人追求成为文学家的渴望。又有多少人正是踏着这个节拍,成功问鼎,实现自己梦想的。

改革开放的“巨轮”起航之日,也是风雨交加之时。南方枪声响起,硝烟正浓。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解放军指战员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牺牲自己的小家,幸福了大家。军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军营内外叫响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感人肺腑的口号:“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外面的世界尽收眼底之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曾虚掷光阴,错失发展机遇。历史的机遇不容许我们再去感叹、徘徊和后悔。“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如枪响惊醒众人,我们没有时间再等待,也没有资格再去彷徨,唯一的希望就是惜时奋力直追。实践证明,我们抓住了机遇,赢得了时间,创造了财富,孕育出顽强的拼搏精神。

上海,国际大都市,繁荣昌盛,誉满全球。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责任重大,常年累月的付出,让其自身发展缺乏活力,动力不足。整个上海无高架,无地铁,无隧道,居民居住条件捉襟见肘,几代人同房,苦不堪言。

求实地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时,上海并不领先,甚至有些落伍,但上海人的聪明才智,文化底蕴,敢为人先的精神,必将注定上海人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抓住浦东开发机遇,果断发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从口号的深入人心,到逐步变为现实,我们才明白,“一年、三年”是时不我待,刻不容缓的提醒敦促,“变样”是目标,“大变样”是意志和决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年来,上海正是踏着这样的节奏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如今的上海,如东方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北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己过去14年,抑或开幕式壮丽的场面、运动员比赛激烈扣人心弦的精彩、志愿者的风范等,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的淡化了。但说起来那句质朴的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我们仿佛还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馨。一句“北京,欢迎您”道出北京人的心声,向人们展示北京人的素质、心胸和热情,它的宽容大气,谦和内敛,气度不凡都在这句口号里。一听到它,总让人倍感温暖;一听到它,总让人与北京人心心相印;一听到它,总让人凝神聚气,自信十足。

我们反对的是乱提口号,空喊口号,而不是真正有意义,能凝聚人心的口号本身。口号并非是空洞乏味的专属品,真正的、务实的、有力量的口号,就像集结准备冲锋的号角;就像迷雾中的指路明灯;就像前方飘扬的红旗,催人奋进,给人以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决心。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